群众就近就医更省心省力(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4-11-21 22:39:41 来源: sp2024112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根据最新公布的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这道“防线”不断健全:截至2022年底,全国建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卫生人员超过455万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以下简称《举措》),围绕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签约感受等6个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

  相关举措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在实践中,补齐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短板,还有哪些有益探索?近日,记者对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探访。

  方便城乡居民就近、便利获得卫生健康服务

  “只需步行几分钟,就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开药,老伴儿行动不便,社区医生和护士还能上门服务。”家住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的孙奶奶说。一旁的护士叶磊磊正在为孙奶奶的老伴儿做护理。“叶护士来过很多次了,手法娴熟,我们特别信任她。”孙奶奶说。

  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加强主动联系和动态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化健康管理服务、改善服务体验的缩影。近年来,我国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希望在家门口获得医疗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

  《举措》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方便居民配药开药等具体举措:

  优化服务提供,在无急诊服务且诊疗量较大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时间;简化就医流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行辖区常住或参加基本医保的居民就医过程中的“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在慢病管理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长期处方服务,并逐步扩大慢性疾病病种覆盖范围,方便居民尤其老年人配药开药,减少开药频次……

  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延时门诊、慢病长处方服务等多项措施。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应军表示,中心近几年延时门诊开到晚上8点;今年1—10月份,中心延时门诊服务12820人次,周六日和节假日门诊服务65335人次。

  “延时服务方便了上班上学人群,提升了居民就近获得健康服务的便利性。”陈应军说,延时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负担,为了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马家堡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激励补偿机制,针对参加延时服务的医务人员,提供适当绩效补贴,合理安排调休轮休,并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以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热情。

  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引导居民到基层就医

  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基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人才力量较为薄弱等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举措》提到,推进中高级职称的医师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值守门诊,目的就是提升基层门诊服务的质量和首诊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傅卫说。

  根据《举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内部挖潜、合理调配人力,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二、三级医院、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医疗集团)资源,着力做到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一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在值守门诊服务。

  《举措》提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的三级、二级医院预留至少20%的门诊号源优先向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常住居民提供上级医院专科门诊预约服务。

  “真正实现首诊在社区,社区医疗机构要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居民信任社区医院和医生,逐步改变就诊习惯。”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宏认为,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如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出诊,对社区患者进行诊治的同时开展带教,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等。

  在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在失眠门诊、肥胖门诊等中医症状门诊,医生正根据患者情况,施以中药汤剂、针灸、耳穴压丸等中医治疗手段。刘宏说,来社区医院的患者多数是因为出现症状就诊,从患者需求出发,在发展全科的基础上强化特色门诊的建设,也有助于满足居民更多、更实际的医疗服务需求。

  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强化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的联系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有一支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巡诊,为居民测量血压,从饮食习惯、营养餐搭配等方面进行个性化专业指导。这是高淳区开展的“千医巡诊万村行”活动,已累计开展健康咨询近万人次。

  高淳区漆桥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孙红兵常带领家庭医生团队下乡入户。他告诉记者,家庭医生团队要完善工作机制,主动关心关爱签约人群的健康。“我们开展‘家医下乡’,基本每个月都要到村民家里去。尤其是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后,由社区全科医生将体检报告送到村民手里,一对一解读体检报告。目前已多次帮助村民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充分发挥了家庭医生团队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逐步健全家庭医生制度,基本实现所有地市和县(市、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签约群众提供综合连续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一些地方家庭医生数量有限、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

  对此,《举措》明确提出,强化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的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短信或区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每季度至少联络一次。对重点签约居民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签约包服务内容开展相应频次的随访、履约服务。

  “目前我国家庭医生数量有限,签约服务起步时间不算长,主要面向一些重点人群。还需要让普通居民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有更多获得感。”傅卫表示,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引导专科医生、二三级医院医师以及一些非公立医院医师,加入家庭医生队伍,扩充服务力量,让签约服务更可及;推广一到三年的灵活签约协议周期和企事业单位、工厂学校等功能社区签约,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丰富签约服务形式;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基层机构,为残疾人、失能失智老人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上门服务、家庭病床等个性化服务,拓展签约服务内容。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3日 03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