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23:46:13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山东汶上6月8日电 (王采怡)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城市活动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庆祝活动6月8日在济宁市汶上县举办。来自山东16地市的文旅行业专家走访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回顾大运河保护与传承的历史,探索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方法。
与会人员参观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王采怡 摄据了解,2014年,“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4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其中,山东段地处大运河中枢区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运河文化活态性、融合性的典型代表,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现场作题为《大运河保护利用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围绕运河的历史、申遗过程、保护方向,畅谈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心得体会。“大运河沿岸35座城市共同申报世界遗产,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大家反复行走和调查,终于在2014年申报成功。”
单霁翔提出,大运河要从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建筑景观、河道景观、民俗景观等16个方面加强保护。但保护和利用都不是目的,最终要把它健康地传承给子孙后代,让大运河焕发新的活力。“大运河保护传承的不仅仅是一条河道,更是沿线千千万万民众的幸福生活。”
大运河山东段保护利用宣传月启动。王采怡 摄“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总结了大运河申遗及申遗成功十年来的历程和成就。他表示,希望山东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彰显文物资源大省的优势,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走深走实,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落实落细。
“我们精心策划举办此次山东主场活动,并在全省开展500余项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指出,近年来,山东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擦亮世界文化遗产“金名片”。下一步,山东将完善“大保护”体系,树立“大考古”理念,推动“大融合”发展,深化文旅融合、加强活态传承,让游客感受新时代蓬勃的文化脉动,汇聚起面向未来的力量。
汶上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强介绍说,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土木工程的最高成就,享有“北方都江堰”、运河“水脊”的美誉。近年来,该县高标准打造南旺枢纽博物馆,建设大运河文化遗产廊道,积极推进41公里的大运河步道建设,开通“又见运河·非遗精华之旅”精品旅游路线,焕发运河千年文脉“新活力”。10年来,该景点共计接待各类游客150万人次。
与会人员参观大运河沿岸非遗技艺。王采怡 摄活动现场,主办方发布37个山东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并启动“非遗薪传·弦歌有我”2024年山东省非遗讲解员大赛。现场播放《流动史诗——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视频片,来自汶上县的青少年代表生动讲述与大运河的故事。现场启动“大运河山东段保护利用宣传月”活动,并举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山东大运河考古调查队”授旗仪式。
当天,主办方还召开了大运河保护利用学术交流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运河山东段遗产资源丰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深入扎实,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山东经验。(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