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1:02:00 来源: sp20250111
1月17日,工信部就《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6年,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类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涌现,中国各行各业纷纷入场,数字办公行业是其中之一。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的背景下,哪些人工智能产品已实现落地应用?又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重塑办公模式
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创建文本等方面的表现,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办公模式,助力用户提升创新与生产效率,协同办公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2023年11月发布的《中国AI大模型创新和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显示,软件业、制造业及服务业等是中国大模型创新主体专利布局较多的行业,专利布局数量分别为3.6万件、3.4万件、2.8万件。百度、腾讯、阿里等企业深入推进专利产业化发展,在软件业、制造业等行业专利布局较多。
在软件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逐步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相关软件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
以国内老牌办公软件企业金山办公为例。2023年4月,WPS AI对外亮相,并陆续应用于文字、表格、演示文稿等常用办公组件,除了文本生成等功能外,WPS AI可以通过自然对话的人机交互生成复杂的函数公式,进一步降低办公软件的操作门槛。2023年11月,WPS AI公测发布,正式对用户开放使用。
与WPS AI相似,在协同办公场景下,腾讯文档智能助手、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工具,串联起多场景的办公需求,正在为办公环境带来更具想象力的体验。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如今,协同办公软件早已不仅局限于异地沟通、在线会议、沟通留痕等打通现实与数字空间的功能,有了人工智能的深度嵌入,算法可以对办公场景中沉淀的数字资产进行智能标识与推荐,提高协同效率。
推动硬件产品变革创新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推动了硬件产品创新与变革,成为新的商机。除了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领域硬件产品广泛落地之外,一系列新智能产品也开始走入消费者生活,实现从“概念”到“应用”。
3个月前,美国一家科技公司发布了一款新型人工智能硬件产品。这款无屏幕智能设备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佩戴在衣服上,依靠语音和手势完成交互,实现通话、拍照、翻译等功能。
在今年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集团携40多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新设备与解决方案亮相,其中包括多款配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的个人电脑。用户使用时只需输入一些文字内容,即可快速生成相应的视觉图像。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消费业务群总经理张华表示,人工智能电脑将实现多模态自然语言交互,提升机器的用户意图理解能力,这样的创新能给用户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多场景中带来别样体验。
关注技术风险
在金山办公首席执行官章庆元看来,过去一年,国内的AI大模型发展成熟度很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产品面世,今年会有更多企业将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同时,在具体应用时,仍需注意人工智能的基建、场景应用和安全保障等问题。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信息内容治理带来了挑战,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智能伦理、知识产权保护、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
2023年8月15日起,国家网信办联合多部委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体系。”《暂行办法》同时指出,“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涉及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副理事长顾炳中认为,在大模型的训练过程中就要注重权利保护,明显侵犯版权的行为要及时阻止。比如,利用气象局的数据训练得到的气象预测模型,就应该得到权利人的授权,要从源头规范数据使用。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初始阶段,可以给版权方面留有更多的宽容和时间、实践去验证,要及时跟踪,对可能带来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但不能匆忙下结论。随着技术和时代的进步,很多传统概念会发生改变,版权也可能如此,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技术带来的版权问题。”顾炳中说。(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