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8:41:03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袁秀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今年一季度,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均持续改善。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实现自2018年以来的“六连增”。“锰三角”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季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3.5%
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了2024年第一季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他表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均持续改善。
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来看,一季度,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PM10、O3、SO2、NO2等平均浓度同比均下降,CO平均浓度同比持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6%,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4%,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裴晓菲表示,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汾渭平原13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7.2%和16.7%,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分别上升10.9%和13.1%。但长三角地区3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12.8%,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六连增”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在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全国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2%,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5.0%,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实现自2018年以来的“六连增”。
他表示,2023年,全国283个海湾中有126个海湾水质与前三年均值相比得到改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三年保持“不健康”状态清零。
“我们依法严格监管入海排污口、海水养殖、海洋工程和海洋倾废活动等,截至目前,全国沿海各省(区、市)已排查出入海排污口5.3万余个,完成整治1.6万余个。”张志锋表示。
“锰三角”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锰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被称为“钢铁味精”,炼钢时加入少量锰能增强钢的硬度、韧性及延展性和耐磨能力,是钢铁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重庆市秀山县、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县是我国重要的锰矿开采加工区,碳酸锰矿资源丰富、电解锰企业集中,被称为“锰三角”。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掠夺式开发和粗放型生产虽然增加了当地的GDP,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裴晓菲介绍,在三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锰三角”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一是锰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突破。“锰三角”地区电解锰企业已由24家调整压减至3家,产能由59万吨降至18万吨,保留的3家企业正在实施污染深度治理和清洁生产升级改造。
二是锰渣场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重庆市秀山县23座锰渣场已全部完成治理,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县正按照“一场一策”原则深入开展锰渣场污染治理。
三是锰矿山污染治理有序推进。建成矿山污水处理设施26座,日处理能力约6.3万吨。
他表示,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和扎实推进,“锰三角”地区电解锰行业长期粗放无序发展的局面已明显改变,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呈现改善态势,主要河流锰浓度逐步下降,超标断面数量和超标频次逐年减少,过去满目疮痍的矿区正在逐步恢复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