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稳中有进

发布时间:2024-11-02 04:54:23 来源: sp20241102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多发重发的自然灾害,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三农”基本盘进一步夯实,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产量1390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大豆种植面积1.57亿亩,连续两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产量416.8亿斤,创历史新高。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迈上2亿亩台阶。

  尽管粮食再获丰收,但进口量依然较大。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1.6亿吨,同比增长11.7%。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说,利用国际粮源适当弥补紧缺品种产需缺口,对粮食保供稳价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进口结构看,大豆仍占大头,进口量为9941万吨、比上年增长11.4%,占全部粮食进口量的六成以上。大豆进口量大,既满足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又满足畜禽养殖饲用豆粕需求。

  陈邦勋认为,可从三方面判断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生产方面,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90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结构方面,口粮连年产大于需,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供给增加,玉米供需形势明显改观,大豆自给率提高;库存方面,目前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总体看,产量增、结构优、储备足,粮食安全有保障。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2024年将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重点是抓住“一个基础,两个关键”。“一个基础”就是播种面积。一方面,压实责任,继续向各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另一方面,加大支持,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两个关键”,一个是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另一个是防灾减灾救灾减损失,加快构建“平急两用”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

  “菜篮子”供给有保障

  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2023年,“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生产上,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继续增长,2023年12月下旬在田面积7800多万亩;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同比增长4.5%;水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与往年相比持平略降。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说,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供给总量有保障。据监测调度,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肉蛋奶产能充裕,1月份蔬菜在田面积稳中有增,“菜篮子”产品保供基础非常扎实。但也要看到,冬春季可能发生阶段性区域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稳产保供带来一定风险挑战。农业农村部将督促指导各地完善应急保供方案,落细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引导主产区与大中城市建立稳定对接关系。

  “2023年猪肉产量5794万吨,比上年增长4.6%,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从养殖收益看,全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雷刘功表示,但也要看到,产业发展水平在逆境中提升,预计2023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将超过68%,比2022年提升约3个百分点,能繁母猪生产效率也持续提高。

  针对生猪养殖持续亏损的问题,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加强生猪产能调控,保持用地、环保、金融等基础性政策稳定,引导养殖场户适应性调减产能。对于后期走势,农业农村部专题会商认为,2023年12月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同比增长3.7%,这些猪将在未来1个月至2个月出栏,预示着生猪市场供应仍较为宽松。同时,随着能繁母猪数量的回调,二季度生猪市场形势有望好于去年同期。

  和美乡村宜居宜业

  发展庭院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日前,山东省临清市老赵庄镇发布了花菇产业形象IP“赵小花”。该镇擦亮“花菇小镇”名片,开办“共富农场”5处,建设庭院“微小棚”20余个,整合闲置宅基222处,打造“共富农场”平台。据介绍,引入花菇企业为“共富农场”提供菌种,全程跟进技术指导并保本回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了村集体收入。

  过去一年,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拓宽。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超过9万家。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全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49万亿元。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新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农民收入保持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6%。

  浙江湖州南浔区南浔镇息塘村成功创建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该村在原有3A级景区基础上升级人居环境,挖掘鱼桑文化、运河文化、田园文化、古村落文化,形成集观光旅游、民宿体验、健康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地。南浔镇副镇长胡国华说,“乡村的优势要素各不相同,自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我们因地制宜,挖掘优势资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介绍,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7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农业农村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逐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