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7:59:48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社 台北3月23日电 题:一堂台北孔庙内的古建写生课
中新社 记者 杨程晨
3月23日,台北孔庙内,一堂建筑绘画课上的小朋友正用铅笔剖绘大成殿全貌。
授课老师是台湾传统建筑研究者、画家李乾朗,“课堂”是露天的,10多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在殿前仪门与花岗石庭院席地而坐。共用“教室”的还有利用周末练习佾舞的佾生们。
3月23日,台北孔庙内,一堂建筑绘画课上的小朋友正用铅笔剖绘大成殿全貌。 中新社 记者 杨程晨 摄台北孔庙临近大龙峒保安宫,由台湾日据时期的地方士绅陈悦记家族、鹿港辜家献地修建。大成殿于1929年竣工,面宽五开间、进深六开间,殿内共立42根泉州白石石柱,上方置有八角藻井,正中供奉孔子神位。
李乾朗给学生们一个小时的时间。“你们可以左右对称地画,也可以斜着画,高手还可以想象俯视图。”嘴上这么说,李老师却在画纸上选取“基础款”的正中视角。每勾勒一笔,他便走到学生跟前悉心指导,“错了就擦掉重来”。
第一次走入古建绘画的小朋友们聚精会神,有的不断地修改和询问,有的趴在石阶上,一些家长也投入其中“出谋划策”,直至画纸上大殿雏形初现。教学过程不乏欢笑,“李爷爷”鼓励一位小朋友道:“你这么小,画得比我都好。”小朋友抬头回答:“我都已经一年级了。”
3月23日,台湾传统建筑研究者、画家李乾朗在台北孔庙内教10多位小朋友古建写生。 中新社 记者 杨程晨 摄“我也是第一次教这么多的小孩子画古建。”李乾朗对 中新社 记者说。
这堂“李爷爷带你画房子”的绘画课由来偶然,主办活动的台北“素园藏书”创办人陈玠甫,在一场聚会中看到女儿与李乾朗的对话,因而产生了给小朋友开课的灵感,李老师欣然同意。
“李爷爷”的初衷并非培养孩子们成为画家,而是透过将古建解构为线条,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理性分析事物的习惯。“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李乾朗建议大家先构思布局,从屋顶起笔,由天到地,再补充四梁八柱的细节,最终成稿。
12岁的郭皇甫有6年画龄,他的作品受到李老师的褒扬。“坐在地砖上画画是很庄严的事。我感觉必须要把这幅画画好,否则就是对孔庙的一种亵渎。”他对记者说,“李老师一步步地教学,让我对古建结构有进一步的了解,下次再画时,就能留意到细节。”
3月23日,上完课的郭皇甫向记者展示台北孔庙大成殿写生成果。 中新社 记者 杨程晨 摄过去曾从事古建修复工作的张明顺与爱人带着一双儿女前来。“姐姐喜欢画画。弟弟嘴上说不喜欢,但你看到他在庙里的样子,可能也产生了兴趣。”在张明顺看来,这是李乾朗作为建筑学者,巨细靡遗引导小朋友认识古建的功劳。“现在已经很少人愿意做这件事情了。”
“素园藏书”文化空间的书架上,摆满了李乾朗有关台湾古建的研究书籍。他认为,中式古建的线条是舒缓的,这与中国书法异曲同工。“古代的匠师盖房子是拿毛笔绘制设计图。执毛笔须悬臂,线条就不会那么刚直。小朋友们看多了西洋卡通片,审美思维也会是西式的。我教他们画古建是希望让他们回来看看中式线条之美。”
台北孔庙所在的大龙峒历来人才辈出,古有“十步一秀、百步一举”的美誉。如今,许多年轻人考学前仍习惯到台北孔庙求得好运。
松山机场距离大龙峒不远。每隔几分钟,即将降落的飞机便会低空驶过,巨大的轰鸣似乎没有影响孔庙里的小学子们。他们的注意力全在画纸与眼前的建筑上。(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