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0:48:26 来源: sp20241124
在世界局势动荡变革的当下,大国关系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目光。
春暖花开之际,3月27日,北京的一场会见引发关注——当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这是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以来,习近平第一次在北京同美方人士面对面交流。
“这几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不少波折,也遭遇过严峻挑战,其中的教训值得吸取。”习近平在会见中坦言。
溯源中美关系近年来波折不断的背后,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学术概念在国际关系讨论中经常被引用。它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崛起大国对占据主导地位的守成大国构成了挑战,引发守成大国的遏制打压,这种竞争最终可能会导致战争。
值得关注的是,“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学术概念的提出者,正是参加此次会见并现场发言的美方代表之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艾利森。
基于对历史上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关系的观察,艾利森2012年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理论。近年来,随着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了解和理解不断深入,艾利森对大国相处之道有了新的思考。此次来华,艾利森受邀参加活动时表示,考察过去五百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宽广的地球,有没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习近平此前曾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也是许多与会美方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人士的共识。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是合作还是对抗,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人类前途命运。
跨越太平洋,路在脚下。
在习近平看来,当前形势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不管是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还是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中美应该成为对方发展的助力,而不应该成为阻力。
“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习近平在此次会见中指出,只要双方都把对方视为伙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美关系就会好起来。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总体向前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今年年初,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互致贺信庆祝两国建交45周年时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充分证明,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理应成为新时期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方向。
此次会见中,习近平说,“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执笔:马学玲
|校对:孙静波
|视觉:张舰元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