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5:54:32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合肥8月30日电(记者 上官云)由原武警水电部队转隶组建的中国安能集团,是中国应急救援领域的专业力量,长久以来赓续红色基因血脉,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素有“水电铁军”的美誉。
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合肥队(中国安能合肥分公司)的前身,就是武警水电第二支队。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这支队伍自组建以来,先后参加四川汶川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急难险重任务40余次,应召而战,应急而上,以满腔热血铸就坚实防线。
上官云 摄“水电铁军”,攻坚克难
作为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救援队伍,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合肥队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提供自然灾害工程救援保障。
铁心向党,铁肩担当,铁胆攻坚,铁骨奋斗,这是在长期建设发展历程中凝炼而成的 “水电铁军精神”。不论是大雨瓢泼的白天,还是风雨交加的夜晚,作为专业救援力量,他们始终出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也最危急的地方。
许多救灾前线都有他们的身影,那抹“救援红”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一组数字可以说明这支队伍强大的战斗力:自组建以来,先后参加四川汶川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急难险重任务40余次。
2024年,他们又圆满完成了安徽歙县抗洪抢险、安徽六安决口封堵、湖南华容特大决口封堵、辽宁葫芦岛水毁道路抢修等急难险重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水电铁军“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的过硬作风。
中国安能合肥分公司副总经理王维伟,便曾出现在各种困难的救险现场,比如唐家山堰湖抢险、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等等,凭借冷静、高效的专业能力和指挥能力,一次次成功地化险为夷。
上官云 摄对于救援人员来说,受点小伤是家常便饭,王维伟自己也被间歇性发作的神经性耳聋所困扰,这是常年身在爆震现场带来的后遗症,但只要一声令下,他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奔赴救灾前线,“这个责任感我们是刻在骨子里的。”
将救援力量嵌入工程项目
着眼工程救援技术研发、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抢险人才培训等方面,中国安能合肥分公司正积极拓展“应急救援+产业发展”,以求有效满足华中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的战略需要。
29日,在中国安能合肥分公司一楼指挥中心,前来采访的记者一行人,看到了中国安能与合肥工业大学智能研究院联合研发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这个平台相当智能,通过手环、定位器,精准掌握人员位置和生命体征状况、装备位置和行驶速度等信息,遇有人员生命体征异常、装备超速行驶等情况,可以实现实时预警。系统还可以通过AI、数字孪生等手段,模拟决口、滑坡、内涝等任务场景,推演优化处置方案。
在其下属的巢湖基地,记者们也看到了十分先进的侦察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自扶正救生艇、GX416植保机、地质雷达等抢险救援高科技装备。
不仅如此,通讯指挥车、子母式龙吸水、水陆两栖全地形多功能起重机……在这里,一排排重型装备整齐列队。
为了精准掌控技术,救援队员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训练。他们能够使用圆盘切割锯在灯泡上切钢丝,钢丝应声而断,灯泡完好无损;也能使用液压剪切钳夹起鸡蛋,不伤鸡蛋分毫。
上官云 摄拾级而上,不远处就是大型救援装备作业现场。不管是全地形多功能起重机、遥控智能挖掘机,还是高速轮式多用工程车等高科技抢险装备,如今操作手都能够熟练地操作使用。
救援基地动力舟桥操作手张旭升介绍,“应急管理部为救援基地配备一大批国内顶尖的侦测、排涝、救援等高精尖救援装备,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救援能力。”
王维伟解释,近年来,中国安能积极投身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大坝浇筑、洞挖等专业化分队,将救援力量嵌入工程项目,用市场机制磨炼专业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救援队伍的能力水平,探索出一条常态化担负工程救援任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这条路具体应该是什么样的?他说,以应急救援为主责,然后以工程建设磨炼队伍能力,“要把书本上的东西和实践结合。搞工程建设就是实践,其中适合我们的,就可以进行实操训练。如果只把技能练精,没有实践经验的话,到了现场,你人是懵的。”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水电铁军”精神依然光彩夺目,这支队伍也正在探索更为广阔的、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完)
【编辑:韦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