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3:45:02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广州2月5日电 题:黄埔四期杨乾吉之孙:我在地方文献中才知道祖父在粤抗日的事迹
中新网 记者 孙秋霞
接受采访前,黄埔军校四期生杨乾吉之孙杨云峰小心翼翼地拿出祖父史料和老照片,他端坐在镜头前,将近百年前祖父追求革命的故事娓娓道来。
图为黄埔军校四期生杨乾吉之孙杨云峰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陈骥旻 摄杨乾吉来自云南省泸西县,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曾担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保安第七团(简称“保七团”)上校团长,在广东的抗日斗争中发挥过积极作用。
“祖父1947年去世时,父亲才十一二岁,对于祖父的事情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常年在外征战。”杨云峰介绍,20世纪80年代起,他和父亲杨启孝开始搜集有关杨乾吉的史料,在地方历史文献中才知道祖父在粤抗日的事迹。
为寻求人生出路,20世纪20年代初,青年杨乾吉离开泸西老家,随泸西运烟马帮步行千里到广州,恰好遇到黄埔军校扩招,考入第四期政治科,毕业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
杨云峰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陈骥旻 摄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时,杨乾吉因不满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流露“抗上”言行,被顶头上司撤销一切职务,最后回到云南农村老家。
解甲归田后,杨乾吉仍然为家乡的教育、水利等公益事业筹谋操劳。两年后,积劳成疾的杨乾吉在贫病交加中辞世。
杨云峰告诉记者,根据父亲少年时期印象,祖父回乡时曾带回了大量的书籍、信件及照片,最后大部分遗失,留下的不多。他和父亲经常回云南老家看望乡亲父老,同时也访问了一些知情长辈。
“家乡一些长辈对祖父的评价很高,说他是一个抗日将领,比较正直。我对祖父的生前经历比较好奇,协助父亲多方寻访搜集相关史料。”杨云峰说。
2006年初,一次偶然机会,杨云峰在一家大型文献资料网站上找到67条关于祖父的信息,这些资料大部分来自广东和云南地方文献,记载了不少杨乾吉参加广东抗日战争的史实。
据资料记载,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乾吉率保七团参加抗击日军进攻江门、新会的作战。每次接战,他必亲上火线视察,方能安心。
在杨乾吉的带领下,保七团官兵忠勇用命,与敌肉搏,屡挫日锋。由于前线战斗频繁,抗日战士伤亡较大,台山抗先队多次组织战地服务队到江门、新会前线为伤病员服务,杨乾吉和他率领的保七团与抗先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祖父在正面战场率领保七团英勇抗击日军,对当时主要由共产党领导的抗先队抗日救亡工作也给予了有力支持与保护。祖父是国民党军队中追求思想进步的爱国将领,他也是黄埔军人践行黄埔精神和誓言的典型代表。”杨云峰说。
谈及祖父在广东的这段经历,杨云峰拿出一张拍摄于1939年前后的老照片。当时广东正处于江会抗战初期,照片中杨乾吉身着军装,正坐在驻地办公室准备军务,桌子上堆满了文件,旁边还站着一名勤务兵。
“我在搜集祖父史料过程中,接触到一首抗战老歌《救国军歌》。1939年,祖父率领保七团官兵齐唱这首歌开赴江会战场,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感到热血沸腾。这首歌增加了我对先辈的理解和崇敬,也为祖父及许多这样的民族英雄而自豪。”杨云峰说。
《救国军歌》创作于1935年,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堪称“中国抗日救亡第一歌”。歌中这样唱道: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
杨云峰感慨道:“祖父这代人只讲奉献,不求身外之财。不管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辞官回乡当老百姓,他始终爱国爱民,大半生都在践行黄埔精神和誓言,直至临终。”
图为杨云峰(左)与两位姑姑(杨乾吉女儿)一起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陈骥旻 摄在多方亲朋志士的帮助下,历经数十载的搜寻与积累,2018年初,杨云峰和父亲合编的杨乾吉史料辑录《让历史告诉未来》终于完稿。
“这些珍贵史料的获得来之不易,希望能够还原祖父一生奋斗历程,弘扬他抗日爱国的事迹,也为后人提供一个真实的黄埔军人的史料线索。”杨云峰说。(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