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08:11:53 来源: sp20241116
4月20日至4月26日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发布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举行“知识产权嘉年华”活动……宣传周期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播知识产权理念,为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目标的实现,仍需要在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管理体制、服务体系等方面不断努力,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知识产权工作法治化水平的提升是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只有维护公平竞争,才能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和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执法力度持续加大,但仍存在侵权易发多发、维权周期长成本高、侵权赔偿低、举证难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好积极主动创新的社会氛围。
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启动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达197家;上线知识产权数据资源公共服务系统,开放数据总量达59种、专题数据库达18个;全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8万家,从业人员近百万名……一系列数据折射出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向着覆盖更广、服务更好、体验更优不断迈进。实践证明,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率,对激励创新、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知识产权人文社会环境建设,为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风气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要注重引导企业自觉履行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责任,促进实现知识产权更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加大常识普及力度,打造宣传品牌,提升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文化意识,厚植创新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2.04分,再创新高。这充分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经营主体、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协同合作,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将持续稳步提升,转化运用将加速推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责编:尹深、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