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8:23:54 来源: sp20241230
1月19日9时,大秦铁路东出大同100多公里后的栗家湾2号隧道进出口处,铁路护网外,已在零下20多摄氏度寒风中等候半个小时的42名铁路工务职工忽然不约而同地动了起来,启动发电机、发动切割机、拉燃内燃螺栓机……一时间,大小机械轰鸣。
“还有10分钟就是‘天窗’时间,提前把机器启动预热,防止点不着火耽误时间。”该路段“天窗”时间维修负责人、大同工务段王家湾线路车间主任王进说,“春运电煤保供任务重,‘天窗’维修的每一分钟都是挤出来的,不敢浪费。”
大秦铁路西起“煤都”山西大同,东至渤海之滨河北秦皇岛,是我国重要的“西煤东运”大动脉,年运输煤炭4亿多吨,占全国铁路煤炭运输总量的五分之一。为保障高负荷运转的铁路设施设备性能状态,大秦铁路每周二和周五上午都会挤出2个小时,停运所有列车,利用这个“天窗”时间,对设施设备进行多工种、立体式维修。
9时10分,这条川流不息的“煤河”终于静了下来。“‘天窗’给点了,大家带好工具,上道作业。注意安全!”对大伙嘱咐完,王进率先扛起撬棍进入栗家湾2号隧道。在他身后,40多盏头灯次第亮起,顶着寒风走向隧道深处,奔赴各自的分工地段。此次维修作业,他们要在隧道内更换1根磨损钢轨、清理5处隧道冰柱和整修11处线路病害。
王进所在的王家湾线路车间担负着大秦铁路作业条件最艰苦的56公里线路的设施设备养护任务。这里桥隧相连,弯道多、曲线半径小、线路磨耗严重。线路开通30多年来,这里的工务职工以“上跑万吨重、下保毫米精”的职业追求,创造了线路100%优良和开通36年来安全无事故的好成绩。
“一二起、一二……”王进边拨动撬棍边喊。微弱的灯光下,作业人员一字排开,甩动着臂膀合力将钢轨撬起,旧轨迅速被拨出,新轨入槽。王进说:“栗家湾2号隧道内的钢轨已经上线3年多了,累计运量超12亿吨。这次‘天窗’时间,正好更换了,绝不能让春节期间电煤保供出问题。”穿过隧道的风裹挟着塞外的寒气,让作业点的温度接近零下30摄氏度,而王进和工友们却干劲十足,切割钢轨、复紧扣件、安装夹板,整个过程紧张有序,每个人头上都冒着热气。
在隧道更深处,时不时传来“咣当咣当”的打冰声,5名工作人员正抡着尖镐狠狠地砸向拱壁上的冰柱。“这些冰柱少说得有一二十斤,若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坠落在钢轨和道心上,影响行车安全。”工长张会亮说,由于气温骤降,他所在工区负责的4座隧道里,平均每3天就得打冰一次,作业时,碎落的冰屑会经常顺着袖口和衣领灌进体内,把衣裳浸得又硬又湿,一次维修下来,一身泥一身冰是常态。“隧道除冰是项危险活,不能靠蛮干。”张会亮说,如果不按标准、不讲技巧,冰渣子就可能刮伤脸,砸到脚,因此不仅要争分夺秒,还必须认真谨慎。
再往隧道深处走,还有一支线路精改队,他们由经验丰富的老工长许利祥和8名新入路的青年职工组成,负责轨距、水平、高低等几何尺寸病害整修和零配件补充,确保轨道框架结构稳定。“我们这支队伍战斗力很强,大家精调的速度、质量越来越高,在照明不足的条件下,已经能独立完成2毫米范围以内的轨道精改。”许利祥满脸欣慰。年轻职工孟宇说,“守在两条钢轨上干活是挺累,但想想我们运输的煤点亮了万家灯火,心里还是挺自豪的”。
11时08分,作业接近尾声,42名工务职工接连走出隧道。随着对讲机内一声声“设备安全,人员工具全部撤出护网”的呼唤应答声,他们顺利完成了2024年春运前大秦铁路最重要的一次“天窗”时间检修。
11时10分,“天窗”结束。6分钟后,一列2万吨重载列车安全驶过栗家湾2号隧道,这条乌金长河再次奔涌起来。
梁 婧
(经济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