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虾肥:吉林科研团队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惠农

发布时间:2024-11-21 19:11:10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网 长春8月6日电 (谭伟旗 吕盛楠 李丹)8月初,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一处小龙虾苗培育基地,难以计数的小龙虾在1万平方米的虾苗大棚内游动。王秋举和她的学生们忙着统计起捕数据,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着他们笑容。

吉林伊通,王秋举(左二)正在和团队忙着统计起捕数据。王秋举供图

  王秋举和丈夫吴旻都是吉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作为稻渔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他们已经带领团队在黑土地扎根6年之久,建立了吉林省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近年来,吉林省把科技小院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据了解,吉林省105家科技小院中,有67家是吉林农业大学的团队在运营。

  王秋举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就是将成熟的虾苗就近投放稻田养殖,水稻成熟期就是小龙虾的收获时。这项水产技术能够让好吃的小龙虾更新鲜,让人们的餐桌更丰富。

  谈及对该模式的探索,王秋举十分感慨。起初,她带领团队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村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稻渔科技小院,开展虾蟹养殖技术攻关。她从湖北、江苏等小龙虾产地直接买虾苗,但种苗运来就死。王秋举分析:“长途运输小龙虾‘晕车’,到了这还‘水土不服’。”

  于是,王秋举团队将开口饵料的配制技术、运输技术、调水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间培育技术,让种苗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变大一些,就几乎不会出现“晕车”或者水土不服的现象了。再放到稻田里,成活率就变高了。

  王秋举介绍,该团队还在公主岭新研制了小龙虾饲料,里面含有鱼粉、豆粕、菜粕、维生素、矿物质等,可全面满足小龙虾的营养需求。“大家总是开玩笑,说小龙虾吃得比小院里的研究人员还精细。”

  经过大量试验,该团队创新探索出“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稻田养殖虾蟹模式,游弋水中的虾蟹能松土、摄食害虫,粪便还可肥田,通过生态良性循环提升稻米品质。实现科研与农业生产需求的精准匹配,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农民。

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村,王秋举(左二)正在和团队开展虾蟹养殖技术攻关。王秋举供图

  “传统模式是在稻田四面挖出环沟,为适应当地地形和气候条件,我们调整为挖两侧对沟,不仅能保留更多稻田面积,还让小龙虾养殖更为集中,提高了捕捞效率和饲料利用率。”王秋举说。

  目前,这一创新模式在吉林省10万亩水田中完成推广实践。“团队正对这一模式进行创新升级,尝试利用排水渠等原有水道,争取实现少挖沟甚至不挖沟就能养殖小龙虾。”王秋举说。

  今年初,王秋举的学生们在伊通满族自治县也搞起了稻渔综合种养。5月份,吉林农业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在三联水库灌区挂牌成立,标志着吉林省首个寒地小龙虾苗最大培育基地正式落户伊通,将有更多农户因此收益。

  目前,在伊通基地6个大小不一的棚室内,400万尾小龙虾苗长势良好。“我们正逐渐投放到试验田中,很快就能捕捞上市了,乡亲们今年会有个好收成。”王秋举将一尾小龙虾捧在手心端详着说。(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