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2:18:54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肇庆9月1日电 题:“中国竹乡”肇庆广宁与竹共生 竹制品走俏海内外
中新网 记者 蔡敏婕
漫步在广东绥江竹子走廊两岸,满目竹翠。从观竹楼拾级而上,翠竹绵延浩如烟海。在绥江边上的加工基地内,高标准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满载着以竹塑粒为原材料的刀叉、餐托等竹制品的车辆驶出厂外,准备通过海运销往美国、德国等海外地区。
这里是享有“中国竹子之乡”之誉的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自然环境优越。县域面积近三成是竹林,竹林面积约108万亩,居广东省首位。
从观竹楼拾级而上,翠竹绵延浩如烟海。 中新网 记者 蔡敏婕 摄“广宁竹素有名气,本地民谚曰:‘广宁竹,怀集木,四会大围谷’。”广宁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郭源称,面对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当地不断改进工艺,通过全机械化生产等技术创新,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型升级,生产出来的竹纤维吸管、餐具、竹砧板以及茶秆竹篱笆等与竹相关的制品已走向海外,受到丹麦、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欢迎。
广宁人种竹用竹已有2500多年历史,衍生出种类繁多的竹生产工具、竹子药材和竹乐器等。明末清初起,绥江两岸各埠开设了大量竹子专营商号,“每岁销行万万余斤”。
在绥江西岸的罗锅古街,水陆交通较为便利,有丰富的竹子资源和旅游资源。据清道光本《广宁县志》记载,罗锅埠在清代已是广宁的竹子贸易中心,销往海内外的竹产品以质优著称,名扬世界各地。
游人在观竹楼饱览“竹海”。 中新网 记者 蔡敏婕 摄记者近日走在罗锅古街,附近依然种有大片竹林。当地正在推进竹材的精深加工,企业与高校竹材研发团队开展合作,开展“以竹代塑”“以竹代棉”业务,并广泛应用到电子产品、纺织、家居等领域。
据悉,广宁一批高科技创新型的竹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涉及原竹加工、竹浆造纸、食用竹笋、竹纤维、竹子提取物、竹塑板材、竹加工机械等14大类。竹子送往加工基地后,将会实现“大变身”,变成促进植物生长的竹醋液,或变成远销海外的竹吸管,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双提升。
在广宁一家科技公司内,生产车间内智能化机械臂灵活挥舞,将送来的竹子原材料进行削尖、打磨、抛光,生产出以青皮竹粉占25%至30%的竹塑粒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刀叉、餐托等产品,更具环保特性。
而在广宁县宾亨镇江积竹产业示范园区,一家科技公司正在探索青皮竹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的运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对原竹的利用率将大幅提高,生产的竹纤维及竹纤维素、纳米纤维素等产品具有较高附加值,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可降解复合材料、生物医药、油墨印刷等领域。预计项目达产后,分别年产10万吨竹纤维和3万吨环保纸塑产品,预计年产值11.14亿元。
广东肇庆的竹制品。 中新网 记者 蔡敏婕 摄在位于古水镇的广宁竹文化展馆,陈列着不少精美的竹编制品与竹制生活用品,从传统的竹篓、竹筒到现在的竹制手提包、规模化生产的竹芯茶和竹叶面等,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了解到竹子在生活中的古今应用。
广宁县是世界青皮竹中心产区,亦有“中国青皮竹之乡”之称。广宁县古水镇人民政府政务讲解员罗结宜介绍,广宁青皮竹厚薄均匀,节间平滑,整秆通直、韧性好,其竹篾具有纤维柔软、坚韧、拉力强等特点,誉满海内外,被誉为“正江竹篾”。
郭源表示,未来将建设竹木出口检疫熏蒸中心,推动完善“原材料—加工—出口”一体化产业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外贸市场,进一步提升竹子传统加工企业的“含金量”。
背靠竹林吃靓笋,在丰富当地人味蕾的同时,逐渐成为当地依托竹资源发展的致富产业。与此同时,广宁利用竹林景观优势,发展竹文化与竹生态相结合的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产业。
郭源表示,计划以罗锅竹林旅游区为中心点,整合周边竹林、山地、自然景观等资源,种植竹笋、大球盖菇、春砂仁等林下经济作物,打造集竹子种植示范、科普教育、文旅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点。(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