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统筹做好“茶文章”

发布时间:2024-11-17 03:56:42 来源: sp20241117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福建通过挖掘资源弘扬茶文化,集聚发展做强茶产业,持续创新提升茶科技,努力促进三者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缕缕茶香,弥漫着哲思与诗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弘扬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企业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农户、集体、企业合作抱团、共同发展。预计到2025年,福建省将建立茶叶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0个,带动茶农3万户以上。

借鉴葡萄酒庄园生产模式,集生产、加工、营销、品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茶叶企业“茶庄园”,在福建悄然兴起。2019年,福建出台全国首创的省级地方标准《茶庄园建设指南》,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的茶庄园超过60个。

以资源圃为依托,福建已成功育成了高香型茶树良种“金观音”“金牡丹”“春闺”“瑞香”等国家级、省级良种34个。

2021年以来,福建全省累计选认涉茶科技特派员369名,组建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388个。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邰晓安 张华迎 庞梦霞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作为我国重点茶区,福建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涉茶人口众多,是多彩中国茶大家族中一颗闪亮明珠。千百年来,茶深深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

既关文脉,又系民生,小小茶事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把茶业作为精心培育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调研足迹踏遍重点茶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多次深入茶乡,为茶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以此为指引,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先后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加强引导扶持,提升茶产业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1年8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专项政策措施,各茶叶重点市县相继成立工作小组、工作专班,通过挖掘资源弘扬茶文化,集聚发展做强茶产业,持续创新提升茶科技,努力促进三者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福建省武夷山市大坪洲生态茶园举行的采茶和制茶活动(2024 年 5 月 1 日摄) 邱汝泉摄

“一缕香”弘扬千载中华文化

缕缕茶香,氤氲着哲思与诗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弘扬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工夫茶,闽中最盛。”茶是福建名片,早在《茶经》诞生前300多年,福建便有关于茶的摩崖石刻。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茶文化,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遗迹、习俗和技艺。福建深入挖掘保护茶文化资源,大力推动茶文化传播,持续推进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力保护厚重茶遗产。北苑御焙遗址位于福建南平建瓯市,作为400多年御贡茶史的见证,这里也是我国唯一的国保级涉茶遗址。2021年,建瓯市为北苑贡茶重点文物(重要遗址)投保4亿元,聘请考古专家组团开展考古调查。2022年,北苑御焙考古遗址公园被福建省文物局公布为“福建省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这是福建省挖掘保护茶文化资源的一个缩影。“我们鼓励茶叶主产区收集整理当地茶史、茶俗、茶技等茶文化相关资料、遗存,积极编纂地方茶志,修缮保护茶文化遗址,深化茶文化研究,形成了一批茶文化成果。”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林德福说。

丰富多样的传统制茶技艺,是福建茶文化的重要资源,也是传承保护重点。近年来,福建建立“国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加强传统制茶技艺传承保护与创新运用。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建有6个项目在列。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现拥有与茶相关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非遗项目29项,在全国产茶省份中位居首位。

促进茶文旅融合发展。龙岩永福台品樱花茶园,一树树樱花竞放。行走在万亩茶园中,茶绿樱红交相呼应,游客行在画中,感受双份浪漫。

凭借高“颜值”,永福樱花茶园已成为火爆出圈的拍照打卡地。茶园负责人谢东庆介绍,樱花盛时平均每天有2万至3万名游客前来参观。

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是福建创新发展茶文化的重要抓手。

武夷山是万里茶道起点,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我们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吃有茶宴、住有茶宿、行有茶径、游有茶园、购有茶礼、娱有茶戏’的新业态,武夷茶文化已成为文旅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杨青建说。

福建瞄准“茶旅+”,鼓励各地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茶文化,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保健旅游、茶事修学游等以茶为主题的旅游体验项目不断推陈出新,让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茶山变金山。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全顺介绍,福建将进一步挖掘茶文化体验、研修和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潜力,进一步研发多元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持续拓展茶旅融合业态。

用情讲好中国茶故事。“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英国诗人拜伦在《唐璜》中写下的语句,是闽茶和中国茶文化曾风靡欧洲的历史见证。

如今的闽茶再次走出国门,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媒介。

近年来,“闽茶海丝行”活动已成为传播福建茶文化、讲好中国茶故事的品牌项目。2016年以来,福建共举办境外闽茶专场推介会20场,设立“闽茶文化推广中心”16个,在推动全省茶叶出口增长的同时,持续宣传“茶和世界共享发展”理念。

“我们的品牌已入驻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厅,通过将茉莉花茶作为餐后饮品,让顾客感受‘中国春天的味道’。”福建春伦集团董事长傅天龙介绍,该企业先后走进俄罗斯、欧盟、东南亚、日本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让世界通过“一泡茶、一朵花、一杯水”体验中国茶文化。

福建八马茶业安溪总工厂的普洱茶仓储库一角(2024年5月8日摄) 魏培全摄/本刊

茶农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的茶山上采摘新茶(2022 年 4 月 15 日摄) 陈颖摄

“一片叶”做强特色产业

茶产业是福建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立足稳面积、提单产、提品质、提效益,福建持续提升茶产业绿色化、精加工水平,不断拉长产业链,全省茶叶单产、总产、毛茶产值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一批区域品牌和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整村推进建设生态茶园。福鼎市点头镇江美村依山傍海,站在村内茶山之上放眼望去,碧海青山交汇处,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茶园。

江美村海拔低、温度高,茶树易得病虫害,过去村民治虫往往习惯用“猛药”。为实现绿色发展、提升茶叶品质,2021年起,江美村整村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党员带头、群众跟进,全部签署不打化学农药承诺书。

“我们根据相关规定,对违规使用化学农药的农户亮‘黄码’,暂停交易7天,7天后恢复交易但全年展示‘黄码’,提醒收购人员注意农残风险。违规使用除草剂、吡虫啉的,发现一次直接‘红码’并全年禁止交易。”江美村党支部书记缪起笋介绍,村里从农药销售环节开始严格管理,并向村民低成本供给生物农药,还安装了智能诱捕器、色卡诱捕器等生物设施,辅助消灭虫害。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引导,村民的理念慢慢转变了,茶叶品质得到提升,能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稳定供给本地大型茶企。”缪起笋说,如今,江美村的茶叶产值达每年三四千万元,年户均茶叶收入达五六万元。

围绕基本实现全省茶园不用化学农药目标,福建重点推进茶园生态化改造。通过严禁高度密植和过度矮化等掠夺性生产方式,综合采取种树、留草、间作、套种、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改善茶园生态,示范推广套作大豆、油菜等茶园土壤生境优化技术,应用遥感卫星、通信卫星、数字气象等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福建的生态茶园快速发展,面积已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83%。

支持龙头企业组建联合体。福建现有266家茶叶类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占农业同类企业数量的20.5%。全国百强茶企有1/4在福建。支持龙头企业持续做大做强,福建鼓励他们牵头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在闽北松溪县,总投资约2.1亿元的福建省重点项目——“熹茗松溪白茶产学研综合基地”正在火热建设中。这个集智能化白茶工厂、智能白茶仓储中心、检测中心等为一体的现代化茶叶基地建成后,将带动松溪茶农持续增收。

熹茗集团董事长朱陈松说,松溪是白茶四大原产地之一,自然资源和种植基础好。基地将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联农带农,龙头企业既给订单,又辅导科学种植,实现“鱼渔兼授”。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企业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农户、集体、企业合作抱团、共同发展。预计到2025年,福建省将建立茶叶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0个,带动茶农3万户以上。

三产融合健全涉茶产业链。泉州市安溪县龙涓乡长新峰一座海拔约千米的茶山上,中闽魏氏茶庄园被云雾环绕,茶垄翠色如流,空气湿润而清新。

与单一功能的茶山、茶厂不同,这座占地面积近万亩的茶庄园,集铁观音生产、新品研发、参观体验、休闲度假、茶文化传播为一体,除了年产近20万斤毛茶,游客还可以在这里“沉浸式”体验采茶制茶。

借鉴葡萄酒庄园生产模式,集生产、加工、营销、品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茶叶企业“茶庄园”,在福建悄然兴起。2019年,福建出台全国首创的省级地方标准《茶庄园建设指南》,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的茶庄园超过60个。

茶庄园是福建省推动茶产业三产深度融合的成果之一。围绕“一片叶”,福建已形成覆盖茶饮料、茶食品、茶器具、茶化工、茶机械、茶文旅等涉茶产业全链条发展。2023年,福建毛茶产量5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位。

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的速溶茶年产能超过1.5万吨,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速溶茶生产商;福建仙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茶粉、茶浓缩液及商务出口国家标准参与起草单位……福建大力支持茶产业延伸产业链,一批涉茶企业提取利用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有效成分,有力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

集聚发展点亮“多彩闽茶”。闽诸郡皆产茶。福建是全国茶类品种最齐全的省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闽茶体系。

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介绍,近年来,福建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开辟茶叶销售渠道,促进享誉全国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福建茶类特色产业集聚。

“十四五”期间,福建重点打造安溪、福鼎、政和、漳平、永春5个茶叶类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福建红茶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4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个产业强村,促进闽茶产业“圈状”发展。

聚焦提升“多彩闽茶”知名度、美誉度,福建着力提升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茶叶企业品牌。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省茶叶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0个、中国驰名商标40个。

在福州茉莉花茶制茶工坊,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大师傅天甫进行制茶的第六道工序“窨”(2022 年12 月 16 日摄)周义摄 / 本刊

“一杯茶”透出浓浓科技范儿

走进宁德市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村落周边的千亩茶园延绵起伏,绿意盎然;村中茶行沿街一字排开,不时飘出阵阵茶香……一百多年前,红茶品牌“坦洋工夫”发源于此。

“闽茶每一次引领潮流,都与创新分不开关系。做大做强茶产业,关键靠科技创新。”苏峰说,通过加强茶树资源保护与品种创新,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茶叶人才,闽茶正展现出越来越浓的科技范儿。

挖掘种质优势推动茶叶创新。福建素有“茶树品种宝库”之称,茶叶种质资源丰富。近年来,福建着力推动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社口镇既种茶又育苗,福建规模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就坐落在这里。资源圃共收集保存茶树品种资源1000多份(个)、乌龙茶种质材料1000个(品、株、系)、其他种质材料4000个(品、株、系)。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常颂介绍,目前福建共有国家、省级审(认、鉴)定及登记的茶树品种61个,茶树良种覆盖率96%。以资源圃为依托,福建已成功育成了高香型茶树良种“金观音”“金牡丹”“春闺”“瑞香”等国家级、省级良种34个。

宁德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李辉介绍,宁德借助茶树新品种“金牡丹”,以乌龙茶的工艺制作红茶,推出创新型高香红茶,迅速获得市场青睐。“宁德年产红茶2.6万吨,创新型红茶占1/3。”李辉说。

“三化”创新提升工艺水平。一杯好茶,一靠原料,二靠工艺。福建以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化、智能化、科技化,持续提升闽茶工艺水平。

萎凋是白茶生产的核心工序。传统的萎凋基本依靠露天曝晒,天气对茶叶品质影响极大。

“‘通风透凉、阳光明媚的北风天’是萎凋最理想的天气,但能否碰上这样的好天气,完全属于‘看天吃饭’”。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郑兆基表示,LED光源控温萎凋技术的成熟应用,让这一感性描述转化为标准化的生产环境。

走进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干净整洁明亮的厂房里,白茶精制生产设备顺着车间延展开来,充满现代化气息。

“通过自动化精制生产线的六道精制工序,剔除老叶、蜡叶、非茶类夹杂物等,只取75%精华茶叶。流水线不仅实现降本增效,更保证让消费者喝到放心茶、健康茶。”郑兆基说,这项技术解决了白茶生产标准化难题,推出的“晒白金”系列产品已成老白茶标杆,累计单品销售超1100万条,2023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

近年来,福建持续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茶产业数字化应用、促进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持续提升闽茶品质。预计到2025年,全省名优茶比例可提高到70%。

“科特派”传技培育“新茶人”。普及生态茶园种植理念、教授传统的制茶技艺、推广新技术新设备……近年来,不论制茶淡旺季,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科技特派员刘国英总是十分忙碌:“我的使命就是把制茶技艺传授给更多人,让整个行业都有好工艺。”

这些年,跟着刘国英学习制茶的学生不下百人,有的已自立门户办起了茶企,有的成为茶厂技术骨干。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发端于福建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带动乡村茶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2021年以来,福建全省累计选认涉茶科技特派员369名,组建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388个。福建省茶科技研究院面向省内外集聚210名茶科技专家作为智库人选,打造茶科技专家智库平台,为茶企员工、茶农等1000多人提供技术培训、举办技术讲座。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省将持续开展茶农培训行动,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省培训高素质茶农10万人次,远程培训30万人次以上;开展制茶工程师、特级制茶工艺师评审(选)活动和茶叶加工职业技能竞赛等,培育中高级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制作技艺传承人、制茶大师等高技能人才,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提供人才保障。

(责编:徐婵、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