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2:17:51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衢州11月25日电 (记者 张斌)“今晚,我们以南孔文化为主题的《浸梦水亭门》沉浸式戏剧第150场联排在水亭门剧场演出,你想去看看吗?”
不久前,在浙江省衢州市出差期间,记者偶遇一位友人并受到这一邀请。因为工作的关系,过去几年,记者常来衢州,对这里并不陌生。
友人说的南孔文化,是衢州最具底蕴的一张“金名片”。
公元1129年初,孔子第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宋高宗赵构南下。宋高宗念其扈跸(随侍皇帝出行之意)南渡有功,赐家衢州,建立家庙。当地因此成为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和第二故乡,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也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
虽然是戏剧“门外汉”,但听闻有部与南孔文化有关的创新剧目,记者连忙答应前去,不承想却闯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梦”。
赶到剧场是晚上八点多,演出已经开场。
现场观众人人佩戴一副面具,身着民国服饰的演员则在浑厚的旁白声中次第登场。昏暗的灯光、紧张的音乐,逐渐烘托出暗流涌动的诡秘氛围。
戴着面具的观众近距离感受沉浸式戏剧《浸梦水亭门》。受访者供图这时候,虽然还没明白这部戏演什么,但是对于戏剧的陌生和对沉浸式戏剧的好奇,瞬间让人“入戏”。好在友人不时介绍,让记者渐渐明白了剧情。
原来,《浸梦水亭门》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衢州的中共地下党员、爱国人士、市井商贾、孔庙守庙人、民间帮会等人士在水亭门合力寻找、保护孔子后裔的家传信物——“孔子与亓官夫人楷木像”,以抵抗对日寇和汉奸对珍宝的觊觎行径。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随着演员一起步入剧场。剧场所在的南孔古城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是当地过去和现在的城市中心,难得保留了城门、老街等历史景观。沉浸在这方街区的水亭门剧场,则好似一个“折叠”的民国世界。
充满烟火气息的酒肆、茶馆、理发店、粮店乃至戏院、医院、有轨电车、洋车等一应俱全。店小二、医生、生意人、青帮头头……相应的,每处场景都有扮相十足的演员,甚至包括路上的行人。
《浸梦水亭门》中的各色演员。受访者供图 沉浸式戏剧《浸梦水亭门》一幕,观众从演员身旁走过。受访者供图“你可以跟演员交流,也可以在茶馆喝茶、在酒馆喝酒,在理发店,店员还可以给你理发、剃须。”友人介绍说。
这激发了记者的职业本能。
此时,身边路过一个拿着菜篮、看着热闹的“老妇”,记者便问起话来:“买的啥菜?”“青菜、腊肉,回去烧菜吃。你要不要去我家吃饭?”“老妇”一边拉着记者一边说。紧接着,又遇到拉洋车的师傅,记者问道:“拉一趟车多少钱?”,师傅答道:“你要去哪,我拉你就是了。”说完,他便起身邀请。可惜记者“演技”不佳,面对他们的邀请,都挥手婉拒。
整场剧中最为精彩的,还属男女主演的对手戏。
城里的老百姓协力保护、隐藏、转移“孔子与亓官夫人楷木像”的过程中,男女主演扮演的夫妻一次次在现实与记忆中经历团圆与离别,最终都为国家和民族的财产牺牲了自己乃至家庭。二人在家中上演回忆里的温馨时光时,观众就在他们身旁,都为这段烽烟岁月的爱情所打动。演出到最后,男主演走进被日寇毁坏的孔氏南宗家庙,戏剧得到升华,观众也早已被这部作品的家国情怀所感染。
当这场“梦”结束,深受震撼的记者不禁产生疑问:如此高水准的沉浸式戏剧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为何能在衢州这座不算“明星”的浙西城市看到?
为此,友人给记者介绍了与这部剧息息相关的两个人。一位是《浸梦水亭门》导演王延松,另一位是负责水亭门剧场投资、建设、运营的衢州市大花园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飞。
时间回到三年前,衢州南孔古城正开展当地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古城系统性修复工程,旨在挖掘城市记忆、提升古城风貌、实现产业导入。水亭门剧场在那一年论证立项。一次偶然的机会,多次荣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最高文艺奖项的国家一级导演王延松来到衢州,在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讲述下对南孔文化产生兴趣,便应邀和团队开始创作《浸梦水亭门》。
王延松说,没想到从事戏剧数十年的他竟因此“跨行”做起了建筑设计(艺术指导)。
水亭门剧场。张斌摄原来,水亭门剧场规划于历史文化街区,地形也不规则,可谓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由于沉浸式戏剧对于空间要求特殊,王延松及其团队一开始就介入了剧场的打造,与叶飞等衢州建设者一道亲历剧场从无到有。
上千个特效灯光设备、3D投影、全景声环绕音响以及首创设计的直径十二米、高度十四米的子母升降舞台……基于跨界合作,这部作品的戏剧效果得以“拉满”,一经推出便四射光芒。150场演出,《浸梦水亭门》多次迭代升级,力图吸引观众更“入戏”。
“这部戏完全是从衢州的土地长出来的。当观众走进这场‘梦’,之后来到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就可以回到‘梦中’,对这座城市有活生生的认知。”王延松说。
他认为,沉浸式剧场驻场演出要100%表现当地历史故事,是种极具挑战的原创性创造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查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归纳故事文本,开展艺术想象“头脑风暴”。“我们要不停地在视觉、听觉等方面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所以我们即使演了一百多场,还在花精力和时间提升故事文本的叙事效果。”
事实上,就在当晚演出后和演员们复盘时,王延松还在和大家探讨如何让戏更抓人。
与一位演员交流时,他给出更有意思的演法:“你的任务是追杀男主,这时候如果旁边的观众不认真看,你甚至可以拍拍他——转身一看,观众不是男主,你再走开,这就让观众回到戏剧中来。”
这就是沉浸式戏剧引人入胜之处——每位演员都有其任务。从这个意义而言,这部戏并无主角——每个演员都是此刻的主角。所有演员的努力,最终“千条河流归大海”成就一出好戏。
“我希望通过这部戏传递一种文化自信,它没有直接讲述南孔文化的历史内容,而是通过原创的故事化演绎呈现,这是一种更深刻的文化自信,让观众产生兴趣,去自发了解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王延松说。
在记者看来,《浸梦水亭门》的戏剧之梦,既是戏剧人心中的文化自信之梦,也是衢州的南孔文化之梦。
《浸梦水亭门》剧照。受访者供图目前,这部剧有八成左右的演员从本地招募,为衢州培养了大量戏剧人才。“家乡有着深厚的文化,而且又是这种打破观演关系、时尚先锋的沉浸式戏剧,所以我演的时候特别自豪。加入这个剧组非常荣幸,能让我为家乡文化建设添彩。”浙江昆剧团导演、兼任《浸梦水亭门》执行导演的男主演朱振莹说。
友人告诉记者,这就是这部戏对衢州最大的贡献:“戏要靠人演,人要靠戏养。这部戏在培养戏剧人才的同时,也能为衢州增加吸引力。”
眼下,这也是叶飞的思虑所在。
今年3月以来,《浸梦水亭门》推向市场后好评如潮,让南孔文化和衢州为更多人熟知。但因版权等原因,观众不被允许使用手机拍照、录像,也因此在进一步推广上面临窘境。“我们在不断尝试满足观众的分享欲,让好戏叫好又叫座。”叶飞对记者说。(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