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描绘梦想(侨界关注)

发布时间:2024-11-02 07:00:57 来源: sp20241102

  苏正东(中)和学生在户外写生。   受访者供图

  年轻时,苏正东推开了绘画的梦想大门,由于各种原因,他无法全心追逐自己的梦想。但他对绘画的热爱没有随着时间而消退,这份热爱指引着他退休后重拾画笔、重开画展,并带领身边热爱绘画的人一同圆梦。

  

  “找到了真正的热爱”

  孩童时期,苏正东的兴趣很广泛,画画是其中之一,这得益于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父亲有些朋友是做雕塑和画画的,他自己下班后也会临摹一两幅画。”苏正东笑着说,“小时候家里的日历上每一页都有画,我父亲会让我的两个哥哥每天记日记,并且临摹日历上的画,我就会在一旁看着。”

  尽管父亲没有要求苏正东每天画画,但热爱艺术的氛围也感染了他。“我也会自己画连环画,‘赵子龙骑马’我也会画!”苏正东笑着说。

  小学的时候,苏正东就一直负责墙报宣传,中学后担任大队宣传委员,开始组织全校的黑板报宣传。尽管黑板画仅有单调的黑白二色,工具也只有一支简单的粉笔,但苏正东有一双巧手,他精心雕琢细节,让黑板上的图案栩栩如生。

  “美术老师每年都会挑几个有天赋的学生去考上海美术学校,可能因为我画黑板报画得比较好吧,我就被他选中了。在培训一段时间后,我也成功考上了。”苏正东说。

  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他踏上了绘画的征途。1971年,他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的一家军工厂。“这和画画是两回事”,但苏正东没有停下脚步,继续用画笔探索人物、线条和构图。

  “厂里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会常常举办文艺活动,写作、歌舞和画画都有。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举办画展,我那个时候还负责教厂里的小朋友美术。”苏正东介绍说。当时,上海人民出版社还专门带了一批专业画家到军工厂,指导苏正东等人画画。

  这一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脉搏》《空山雨》连环画、《后方前哨》宣传画等。他获得了不少奖项,国画《青山红装》《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版画《路遇》等7幅作品入选安徽省和上海市的美术展,《封侯非我志,但愿海波平》油画入选全国神剑美术摄影展览,《飞得比声音还快》组画入选全国首届科普美术展。

  “画得又快又好”

  1988年,苏正东决定到澳大利亚去闯一闯,“30美元就是我的全部财产”。到了澳大利亚后的第二年,当时布里斯班举办了以多元文化为主题的画展,那一年的主题正好是中国文化。

  苏正东将自己的油画和国画拿到展览上展出,也在展览上为观展人介绍他的理念和绘画构思,许多华人和本地人都很喜欢他的作品,在展览的首日就卖出了好几幅国画。

  “我还记得展览第一天的时候,有个澳大利亚人看了我的画非常满意,她是4个孩子的母亲,她当场和我约定,第二天把孩子带过来,由我为他们一家人画肖像画。”苏正东回忆道。第二天,这一家人如约而至,不到1个小时,苏正东就完成了一幅形神毕肖的全家福。

  苏正东笑着说:“当时还有很多人站在旁边看着我画,我画完以后,他们一直在鼓掌,也有人继续约我画肖像,这是对我的一种肯定。”那段艰苦中坚持热爱的日子镶嵌在他记忆的深处,每一个细节都如同昨日般清晰。

  每逢周末,他都会拿起画笔,到工艺市场给游客画肖像画,一边锻炼绘画技巧,一边增加收入。

  “我们当时几个中国人结伴一起摆摊,给游客画头像,还很受欢迎。为什么?因为我们画得又快又好呀!我们一般15分钟就能画完一幅画。”苏正东笑了起来,“心里最满足的时候就是,你画完一张以后,后面还有人排着队找你画。即使只是画肖像,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很开心。”

  由于要谋生和照顾家庭,在1995年,苏正东开了一家快餐厅。“此后手里拿着的就只有锅铲和菜刀,很少画画了。”

  “把时间追回来”

  岁月如梭,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苏正东已经退休,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呼唤,那是对艺术的渴望。“画画是我一辈子要追求的,我要把年轻时失去的时间都追回来。”

  寻梦之旅并不容易,但苏正东没有放弃。他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天天画、时时刻刻画都可以。”他一步步找回曾经的绘画技巧,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他的画作。

  苏正东与一些画家组建了一个聊天群,经常相约一起绘画和交流心得,还一起授课教学。除了自己画画以外,他曾担任过两所华文学校的美术老师,在周末给孩子们和成年人上课。“看到是我们这些画家来教他们上课,学生们都很高兴,学得很认真。”苏正东说。

  “对小朋友和成年人的教学方式是不一样的,成年人教学主要以理解为主,教他们原理,比如说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的区别,他们一下就懂了,就是顿悟;而小朋友则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引导他们观察,慢慢画。”同时教授不同的人群,苏正东也有自己的感悟,他强调因材施教。“有些特别喜欢画画的,还会直接跟着我学画画,在我家里学。”

  苏正东教成年人画画的时间比较长,很多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大,年轻时他们由于生活等原因无法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退休后仍然不忘初心,重拾画笔。他悉心指导,也时常很感慨:“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我自己,能在他们圆梦的路上给到他们一些帮助,我也算作出了一点贡献。”

  9月和10月是澳大利亚蓝花楹盛放的季节,苏正东会和他的画家朋友带领着学生们到户外写生。“学生们都很高兴呀,机会难得,而且老师可以在旁边直接指出他们写生过程中犯的错误。”他说。在写生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当地人驻足观看,还会和画家们交流。

  苏正东也会组织和参加一些展售结合的画展,除了油画以外,他们还会展出中国国画。有很多当地人被苏正东的作品吸引,甚至直接购入。

  “国画和油画的表现形式不同,国画用线和色彩,油画用的是块面和光影。澳大利亚人说不出国画中的门道,但是他们很多都能看懂,很欣赏中国的技法,有些人还会跟我们简单地聊聊两种画的艺术风格。”苏正东说,“美是不分民族的。”

  “人到古稀,我不追名逐利,也不认为自己能攀上艺术的顶峰。”苏正东说,“但我觉得,在探索艺术的过程中,我的画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我就是对社会有贡献的,我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