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发布时间:2024-11-25 01:08:45 来源: sp20241125

  从线下到线上,从实体到虚拟,从生产生活到国家治理,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发展成果处处可见、人人可及、时时可感,人类社会正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浪潮中加速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生活大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时代潮流,不断提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数字红利。

  数字素养与技能内涵广泛,主要是指人们在数字时代学习工作生活需要具备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数字交流能力、数字内容创造能力、数字安全意识、数字化问题解决能力等一系列素养和技能。当前,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把提升国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开展面向国民的数字技能培训,提升人口整体素质水平。新时代以来,我国群体间数字鸿沟不断缩小,数字无障碍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复合型数字人才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为数字中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向未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助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取得新成效,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丰富数字资源供给。提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要围绕人民群众的生活场景不断丰富智能产品和服务供给。一是优化完善数字资源获取渠道。加快千兆光网、5G网络、IPv6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网络覆盖范围、提升网络质量,提高数字设施和智能产品服务能力。二是丰富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培训资源。围绕数字生活、工作、学习、创新等需求,运用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直播等载体形式,丰富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培训资源,并支持各地区各行业制定培训方案,统筹规划、差异设计培训内容,鼓励向社会提供优质免费的线上学习服务。推动大中小学校、专业培训机构、出版社等积极开放教育培训资源,共享优质数字技能教学案例,推动数字技能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三是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依法规范有序开放公共数据资源,推动数据资源跨地区、跨层级共享。四是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适普惠。建设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线上线下融合互补,优化政务服务体验,畅通丰富办事渠道,让企业和个人好办事、快办事,同时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宣传培训,为群众提供指导和协助,助力提升数字公共服务使用技能。

  大力培育数字人才。培养具有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数字人才,是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基础,也是提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重要基础。培育数字人才,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培训。一方面,紧抓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数字人才培养。通过支持发展高水平信息科技专业资源,强化信息科技基础教育,大力支持基础创新、应用创新,培育创新型数字人才;通过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量子信息等数字科技与计算机、控制、数学、金融等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跨学科复合型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围绕智能制造、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领域,组织开发国家职业标准和培训课程,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培育壮大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另一方面,在构建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上下功夫。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以培养具有数字意识、计算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数字公民为目标,科学制定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规划,全方位、深层次探索相关培训实施体系及评价机制,提高人民群众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自觉性、主动性。

  加快弥合数字鸿沟。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在数字乡村建设、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行动等推动下,农村居民和老年群体加速融入网络社会,数字化覆盖面持续扩大。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数字建设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不同群体在数字资源获取、处理、运用等方面的素养与技能鸿沟仍影响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对此,要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过程中精准施策,以构建数字无障碍环境为目标,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与实际困难,作出科学化、个性化的专项安排部署。比如,在帮助农民提升数字技能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完善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汇集整合新技术推广、电商销售、新媒体应用等优质培训资源,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又如,充分考虑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特殊性,加强数字设备、数字服务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在保留人工服务渠道的同时积极推进数字服务。为此,可依托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丰富老年人、残疾人数字技能培训形式和内容。要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融入数字生活的良好氛围,构建友好包容社会。

  (作者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5日 09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