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中外文明交流史研究(学术圆桌)

发布时间:2024-12-24 02:45:51 来源: sp2024122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见证了沿线国家在互通有无中实现发展繁荣,在取长补短中绽放灿烂文明。”人类文明的交往得益于交通路线的开辟与交通网络的形成。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回望历史,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交融新时期。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可见,古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也是一部中外文明互鉴与融通的交流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为亚欧大陆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思想观念大碰撞、多元文化大交融作出巨大贡献”。互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在古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农耕与草原、人类与自然等领域的互动几乎无处不在。此外,如族群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国家的兴衰、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有许多都是古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互动带来的结果。在诸多互动中,非常重要的是古丝绸之路两端文明的交流。深化古丝绸之路研究,既要深刻认识世界其他文明通过古丝绸之路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也要深刻认识中华文明通过古丝绸之路对于世界其他文明发展的贡献。

深刻认识世界其他文明通过古丝绸之路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的,但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海纳百川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古丝绸之路开辟以后,外来文化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形成了胡汉交融的生动局面,丰富了中华文化。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木、珠宝香料和精美工艺品等纷纷进入中国,此外还有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工艺制造、科学技术等许多方面,中国古代也都曾受益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影响最大的是宗教。古代欧亚大陆上流行的大多数宗教都曾传入过中国,既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宗教,也包括景教、祆教、摩尼教等。尤其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本土化改造,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华文明虽然通过古丝绸之路广泛吸收过外来文化,但并非盲目地全盘接纳,而是采撷其英华,再经过一番精心改造与融合的过程,使之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中华文化。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总是能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深刻认识中华文明通过古丝绸之路对于世界其他文明发展的贡献。古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中外交流出现了高潮。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代表的中国物品纷纷西传,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在中国销往域外的众多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丝绸。瓷器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海上交通线,就是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唐宋时期的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形成了茶马互市,茶叶既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传播到亚洲腹地,又在西南地区形成了以“茶马古道”为主的庞大交通网。除了物品大量西传,中国的知识、思想、技术也通过古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并引发了观念创新,对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彰显了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30日 13 版)

(责编:李依环、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