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3:55:04 来源: sp20241224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北方少数族群趁乱进入中原地区,导致西晋王朝南迁的历史,是中国北方出现的一次大动荡,其过程极其残酷。这段历史极具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外族入侵,险些造成“中华”灭亡,所以是“五胡乱华”;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五胡全面中华化并且融合进汉族或其他民族,所以是“五胡入华”。鉴于南北朝之后的中国历史上,又多次出现较大规模的边疆族群政权进入中原时发生战争,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事实,因此,全面、辩证地理解这个“乱”和“入”,是树立基于共同体意识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关键。
这五个族群各自建立割据政权以及他们之间的征战,的确打“乱”了中原地区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和人伦关系,使北方进入了自秦汉以来时间最长的混乱局面,这时的“五胡”处在落后发展阶段,他们进入中原时刚开始是按照自己的草原游牧生活习惯,去改造自己征服的土地和人群。这对于中原地区有较高农耕文明水平的居民来说,无疑是野蛮、落后的。因而,当时即遭到拼死抵抗,后来在史籍中受到强烈谴责,也是必然的。
然而,五胡之于中华的意义不仅仅只有“乱”字。在中原定居下来的这些族群深度浸润于中华文化,慢慢学会和适应了中原地区比较文明、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中的杰出人士,还完善和创制了大一统制度。比如“五胡”之一的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一度统一了中国北方,实行均田制和三长制,重建秦汉式大一统政治制度。孝文帝汉化改革,积极学习汉文化和中原典章制度,鼓励各族通婚,极大地促进了北方少数族群与中原汉人的融合。多个五胡和北朝政权都致力于平定西域,并在西域推广儒学与汉字。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五胡”从“乱华”始,进而发展到由其君王通过政权力量鼓励“入华”,并且最终以中华文化的继承、维护和推广为己任。从北魏起,这种由“乱”到“入”的转变,后来又不同程度地发生在元和清这两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的朝代。
这种由“乱”到“入”的转变过程,要和世界其他地区来比较,才有更深刻的意义。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上,周边族群对于文明中心的侵入和战争是常见的事,但战争的结果却没有带来融合。有的越打越仇恨、越打越分裂,比如罗马帝国在遭受日耳曼入侵之后,永远地分裂成了欧洲列国,“统一的罗马民族”从来没有实现过。然而,中国在遭受类似的多次冲击之后,不但数次重建大一统王朝,而且还形成了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其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就是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五胡乱华”也好,“五胡入华”也好,“华”始终都在那里,而“胡”却变了。这说明这时的“华”已经相当成熟、稳定,能够经得起“乱”,也能够整合得了“乱”。这种深厚的文明底蕴和强大的统一特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也是我们今天应当拥有坚强自信的原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立场,把这段历史视为历史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特殊过程,正是反映了这样的信念——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具有跨越时空、跨越族群的生机与活力。(戢广南 作者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编委)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