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让县区经济更加生机勃勃

发布时间:2024-12-15 10:57:01 来源: sp20241215

  【光明论坛】

  作者:唐珏岚(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据《2024产业名区、产业名县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有58个“千亿县”,143个“千亿区”,两者贡献了全国超28%的GDP,以及超31%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郡县治,天下安”。县(区)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的重要纽带。当前,“千亿区”“千亿县”百舸争流、生机勃勃,充分彰显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那么,它们究竟做对了什么,以至有如此显著的成绩呢?

  因地制宜各扬所长,一方水土“养”出一方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特色经济是县(区)发展的竞争力所在,而产业是县(区)经济的骨架支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如何让一方水土“养”出一方特色产业,这是决定地方经济活力与实力的关键所在。“中国皮革之都”海宁、“中国眼镜之都”丹阳、“世界超市”义乌、“中国鞋都”晋江、“中国化妆刷之乡”鹿邑……因“特”而“优”,这是“千亿区”“千亿县”的共同特点。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这是县(区)经济永葆青春的密码。“大唐袜机响,天下一双袜”,作为“国际袜都”浙江诸暨大唐镇,从“袜子”到“袜业”再到“袜艺”,一字之差折射的是产业变革的“三级跳”。产业“在县”+“在线”,乘“云”而上、借“数”转型,“数实融合”助力地方抢占经济发展新赛道。被誉为“天下第一”轻纺城的绍兴柯桥,近年来积极推动设备智能化、工厂智能化,建设“印染大脑”“无人工厂”,使传统产业因“数”焕新。

  “头雁”引领“群雁齐飞”,在区域协调中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进入新时代,县(区)开始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逐渐走向协同发力、美美与共。例如,苏南昆山主动携手苏北沭阳,通过促进两地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如今的沭阳已连续4年跻身“千亿县”。从数据上看,长三角地区占全部“千亿县”的56.89%;“千亿区”中,粤港澳大湾区占据25席,以全国0.41%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超6%的GDP,经济密度高达5.76亿元/平方公里。深度融入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实现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一体发展,这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千亿区”“千亿县”集中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因素。可见,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推动“千亿区”“千亿县”诞生的重要因素。

  营建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改良企业发展土壤。昆山是目前唯一一个GDP超5000亿的县域,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其“一骑绝尘”的底气所在。2023年末,昆山内外资企业数量近20万户,拥有大型工业企业102家、中型工业企业28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057家。同样如此,作为“千亿区”领头羊,常住人口181.4万的深圳南山区,商事主体高达58.6万家,相当于每3名常住人口就有1个市场主体,创业密度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南山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000家,辖区11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大奖。不只是昆山与南山,“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这是“千亿区”“千亿县”发展的普遍格局。当然,欲引金凤凰,首先得栽好梧桐树。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硬支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的施行,推动着我国营商环境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推行“首违不罚”“首违轻罚”,提出“最多跑一次”,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只说YES不说NO”的窗口无否决权机制……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共同打造了吸引人才的“梧桐树”、招商引资的“金名片”。相信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千亿区”“千亿县”涌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27日 02版)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