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2:42:12 来源: sp20241231
王鹏个头不高、板寸短发,平时话不多。可提起所从事的专业,他就会滔滔不绝,眼中光芒四射。
他的工位旁是一架新型飞行器的半实物模型。在电脑屏幕上,飞行器常常随着王鹏的控制呈现出各种变幻莫测的飞行轨迹。然而,对于这位总在深夜陪伴它的“老伙计”来说,向战为战的梦想轨迹多年来始终如一。
王鹏,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名军队文职人员。作为青年专家,王鹏先后攻克多项核心技术,为部队新质战斗力提升作出重要贡献。他说:“我的工作就是让新型飞行器在未来战场更灵巧、更智能。”
每一次改变都因为初心不变
“转改后,衣服颜色虽有不同,但奋斗强军的底色都一样,能够在战位上心无旁骛地干着战斗力急需的事业才是最重要的!”6年前,王鹏郑重地写下转改申请书。那一年,他从一名现役军人转改为军队文职人员。
这是王鹏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改变,但改变早已不止一次。
2003年,王鹏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和所有年轻人一样,遨游太空的浪漫让他深深着迷。本科和硕士期间,王鹏的目光总是穿梭在星际之间。2009年,他以优异的专业成绩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改变,不期而至。同年,王鹏所在课题组承担了国家某工程的基础研究工作。
“这个方向是要解决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实际问题,会很具体,也会很难。你愿意换到这个方向上去吗?”一次,导师吴杰教授找王鹏谈话,询问他对调整研究方向的态度。
从浪漫前沿的太空领域到艰难具体的解决作战应用问题,面对如此大的调整,王鹏想到了自己的初心:“我想要做的就是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于是,他斩钉截铁地对导师说:“只要是任务需要,再难我也愿意尝试。”
就这样,王鹏转向了完全陌生、更具为战特性的研究中。他说:“大家的想法只有一个——快点把技术攻克突破、把成果用到部队。”
每一次改变都是因为初心不变。转改为文职人员后,王鹏仍然如以前一样:每年有大量的课程教学、紧张的科研攻关……因业绩突出、表现优秀,转改次年,他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攻克的多项核心技术,在某新型飞行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中成功应用。
只要部队需要,再难也要解决
王鹏的办公桌干净整洁,电脑旁整齐摞放着一沓文件,那是他刚为部队设计的某系统材料。
一次到部队调研时,有两家单位的领导都向王鹏所在团队求助:“我们每年要执行几十次任务,任务过程中如何优化设备控制状态是最头痛的难题。能不能设计一套适用的系统?”
“帮部队解决制约战斗力生成的问题,是我们的职责使命。”王鹏毫不犹豫接下了任务。
对王鹏来说,项目不难,却十分繁重。设计系统的过程中,他与同事分析了成百上千条、10多个GB的历史数据,从中寻找规律性和关联性。那段时间,他们常常在部队一待就是好几天,同时还兼顾培训基层技术人员。经过两年努力,他们设计出一套系统,彻底改变了两个单位原来的被动保障模式和数据事后分析方式。
“部队有困难能想到我们,是一种荣幸,更是一份责任。”王鹏事后回答。
那年,某研究院为提升装备作战性能,改进了某型号系统的设计,却带来了飞行稳定性变差的问题。王鹏带着课题组义不容辞地接下任务,他们多次到对方单位进行技术对接,投入了大量精力,最终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慢慢地,王鹏课题组与该研究院成了好搭档。他说:“只要是部队需要的,再难也要解决;只要是对新质战斗力提升有帮助的,再久也要坚持。”
王鹏记得,为了攻克一项技术,他潜心研究了5年才最终有所突破。
“研究涉及到底层机理,对新质战斗力是很有帮助的,5年不算什么。你可以去看看,学校实验室里的灯光凌晨什么时候才熄灭,停车场周末和节假日车辆停得有多满。”面对记者,王鹏谦虚地说,“在这个校园里,大家都是为了奋进一流、为了强军事业在奋力奔跑,我只是他们中的一个普通人罢了。”
(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顾 莹 张 龙)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