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3:55:45 来源: sp20241110
中国在传染性疾病防控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在健康创新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过去20多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了一半。这是人类21世纪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取得这一成就的前提是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特别是多款可以挽救生命的疫苗研发成功并问世。世界卫生组织50年前发起“扩大免疫规划”,呼吁各国增加接种疫苗的种类和覆盖面,有资源的国家开始加大对儿童的疫苗保护。真正的加速度来自成立于2000年的全球疫苗免疫联盟,这一突破性的公私合作模式让创新成果真正惠及最有需要的人群——通过统筹全球贫困国家的接种需求,大幅降低疫苗采购成本,让超过10亿生活在资源匮乏地区的儿童也可以接种到基础疫苗。
近年来,疫情、气候变化、战乱冲突等严重干扰了医疗卫生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日常疫苗接种工作,全球南方国家所受的冲击最甚。如今,每年仍有近500万5岁以下儿童失去生命,他们中大多数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南亚。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已经过半,但按照当前的进展速度,国际社会要实现有关儿童死亡率和传染病防控等关键目标,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
如何才能让全球健康事业重返本世纪前20年的前进轨道?此前儿童死亡率大幅降低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在内的各界伙伴齐心协力,加速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普及的进程,我们将有望大规模地挽救生命。
中国战胜疟疾的努力就是一个例子。从青蒿素研究的开创性突破,到制药产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药物并实现大规模生产,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成为疟疾标准治疗方法,中国的相关防控经验被写入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在70余年时间里,中国从每年出现3000万病例降为零病例,得到了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创造了全球公共卫生的典范。这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决心和投入、企业的参与、全社会的努力,以及与包括全球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会在内的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
此时此刻,为了挽救万千生命,世界仍需要这种合作。中国在传染性疾病防控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在健康创新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中国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推动全球健康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汇聚跨界资源,加速创新成果的开发、转化与应用普及。我们支持中国企业开发的脊髓灰质炎、乙脑等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认证、扩大产能,并促进中低收入国家对这些疫苗的公平获取。中国企业生产的乙脑疫苗已经保护了超过5亿海外儿童。去年,中国宣布为巴基斯坦捐赠3000万剂脊髓灰质炎疫苗,为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贡献力量。我们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资助中外科学家共同在疟疾蚊媒控制、疫苗监管科学等领域开展研究,为全球传染病防控提供创新引擎。我们还与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非疾控专家以及国际组织携手,将中国创新的抗疟经验、模式和产品应用到非洲疟疾高发社区,为当地探索有效的疟疾防控模式。
展望未来,全球健康领域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创新值得期待。例如,采集简便、快捷且生物安全风险较小的舌拭子检测技术有望突破结核病病例发现难的瓶颈,让大规模主动筛查成为可能。中国具备独立研究、开发、生产舌拭子检测工具的能力,有潜力加速本国乃至世界对无症状结核病患者的发现进程。此外,基金会和北京市政府以及清华大学联合支持成立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正在研究新一代结核病和疟疾药物,一旦取得突破,将加速全球终结这些致命传染病的进程。
我们期待持续为包括中国创新者在内的全球伙伴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尽快走进医院、诊所、社区和千家万户。唯有如此,创新才能真正惠及那些最有需要的人群。
本周正值创新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今年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焦点之一正是如何撬动创新以应对全球健康挑战。我希望论坛可以促成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之间更紧密的合作,激发更有效的行动,通过不断加强全球健康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让更多的创新涌现并尽快惠及中低收入国家的脆弱人群。全球协力支持健康创新,挽救万千人的生命就会成为可能。我期待中国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7日 03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