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5:12:06 来源: sp20241223
当前,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实施健康中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过程中,人民群众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要求不断提高,多元化的保险保障需求正在加快释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指出,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工作,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
近年来,为适应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病有所依”民生诉求,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发力,服务保障功能明显提升。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157家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险业务,累计承保近8亿人次。过去5年,商业健康保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7万亿元经济补偿。目前,保险业积累的长期健康保险责任准备金超过2.3万亿元,成为客户未来医疗健康的储备和保障。
与此同时,随着公众医疗和健康需求逐渐凸显,政策导向进一步强化,保险企业加快“保险+医养”布局。例如,中国太平旗下太平产业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三亚完成康养社区布局,目前入住人数超1200人;泰康保险用科技赋能养老社区,打造“智慧医养体系”;国寿健投已在全国10余个城市布局养老养生项目,预计可提供养老床位近万张,能够满足全年龄段长者的个性化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养老金融在医康养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保险行业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通过科技赋能、金融创新以及产业链协同,在加强跨行业、跨领域合作的进程中,推动养老金融及医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出台商业健康保险配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未来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扩大服务人群、服务领域、服务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金融监管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司长罗艳君此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
据罗艳君介绍,在服务人群上,围绕老年人、患病人群、新市民等群体的需求,开发适配的产品,让老百姓买得到、买得放心。在服务领域上,促进健康保险与健康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将更多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纳入保障范围,提升理赔服务品质。在服务方式上,逐步从事后理赔向事中事前增值服务转变,不断优化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综合服务,让客户省心、省钱、省时。
“未来,保险资金投资医养健产业、保险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将是一个长期趋势。”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曹德云日前在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金融交流大会上表示,保险资金投资医疗养老健康产业,在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提供上,要坚持普惠性、实用性、适用性、专业性、持续性、统筹性、慈善性、智慧性原则,以确保养老医疗健康类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够匹配社会公众的传统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现实需要,并提高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
(责编:王仁宏、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