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2:39:25 来源: sp20241121
羽毛球场上的卢兰。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射埠镇继述桥中心小学的学生在玩自制的旱地冰球。
冯巍带教的中南大学舞龙队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赛场。
运动会上,朱宝阳带着学生骑行进场。
体育课很好上,体育课又不好上。教学改革进行时,有关体育课的讨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
“青年说”在读者来信中得知,高校、中小学校的体育课有不少创新变化。近日,记者走访多所学校时看到,青年教师们正“花样翻新”体育课:足、篮、排、乒、羽等专项运动依然火热,毽球、高跷、抖空竹、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惊喜亮相,武术操、网球操、啦啦操等自创课程“百花齐放”……老师们或来自乡村小学,或来自高等学府,或有着“冠军运动员”的闪光履历,如今他们有了共同目标——让孩子们爱上体育课。
运动场上,春光正好。刚出教室,按捺不住运动热情的孩子们便涌入操场,体育课堂里活力跃动。但老师们的思考是冷静的,“多少年,我们关注体育之‘体’,但忽视了体育之‘育’……”他们为孩子们想得很多,也深远。他们,都有哪些思考呢?
给一把钥匙
“无论什么形式,先让孩子们玩起来”
没有草坪,没有球门,甚至没有足球。但这都无法阻挡一堂足球课的进行——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射埠镇继述桥中心小学,学生将废旧报纸揉捏成团,装进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中,用胶带均匀缠绕,制成纸足球,练习踢、传、射。仅有600平方米的操场上,水泥地面被漆成彩色,映衬着如纸足球般高高飞扬的斑斓梦想。
90后青年体育教师刘晓霜,是最先为孩子们带来纸足球的人。
为什么不给孩子踢真正的足球?她试过,可“学校的操场小,局促的空间里踢真的皮球施展不开,万一踢到其他学生会很痛、很容易伤到”。几个足球被锁在器材室里,如果有学生想借来踢,刘晓霜会把球里的气放出去一些,再交给他们。
“危险”锁住了,孩子们的热情却锁不住。有一阵,刘晓霜总能在教室后面看到几颗破损的土豆。这是谁要吃的吗?她讶然发现,这些土豆竟然是学生特意带来踢着玩的!
“孩子们真的很需要踢球!”被踢破的土豆,触动了刘晓霜。她开始琢磨,如何让大家在体育课上有一项既有趣、又安全的运动?多方了解后,其他小学自制器材的经验启发了她,最终演化出继述桥小学学生人手一个的纸足球。
尽管纸足球踢起来赶不上真正的足球,但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有球玩,每节体育课甚至每个课间都能玩。刘晓霜说,即便在资源匮乏的地区,即便在空间相对狭小的学校,体育课同样有无限可能。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新不可或缺。
自己动手吧!刘晓霜带着大家,巧妙地将日常废品转化为更多体育器材:矿泉水瓶摆在一块儿,就成了保龄球球瓶;毛都秃了的废弃扫帚,套上空矿泉水瓶就成了冰球杆;乒乓球台、升旗台或软式跨栏,都可以充当足球门……
“这些创意都是我与孩子们相互启发、共创的!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的很强。”在刘晓霜的带动下,自制器材的体育课堂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与体育相伴的童趣世界。
引一段路
“同手机竞争,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回操场”
“同学们,跟手机告别一会儿!你会发现羽毛球更有意思。”课程开始前,前中国羽毛球国家队女单运动员、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教师卢兰照例叮嘱学生收起手机。角色转化为老师后,她的对手从其他运动员,变为电子产品:要把学生的注意力抢回来!
这位前世界冠军的通选课是公认的火爆。或许,有些学生只为一睹风采而来,而非真的想上羽毛球课,但卢兰有本事将他们留下来,并且享受课堂。
卢兰给记者分享了两个诀窍:一是“发散教学”,围绕某项技术,她会联系自己上场打比赛的亲身经历,分享具体运用时的诸多细节和幕后故事,也会结合自己坐在裁判椅上的经验,提供另一个视角的解读。二是“翻转课堂”,自己抛出专业讲解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大家自己“开发”技巧,寻找球感。
“过去,世界级别的羽毛球大赛对我来说只是电视里的节目。认识了卢兰老师后,就大不一样了。听她讲述世锦赛的‘夺冠之路’,感受那些激烈的博弈,再与卢老师一对一‘过招’,我仿佛也上了回赛场,打了一圈公开赛、世锦赛甚至奥运会!”一位学生的感言,道出了卢兰课程热门的原因——对于非运动专业的普通学生来说,能在课堂上窥见、领略竞技体育之美,是比单纯获取知识更吸引人的地方。
“若论专业知识,现在来自网络平台的教学分享有很多,有心人在手机上就可以学。那体育课的优势和独特性体现在哪?”卢兰说,“我想,可以以体育老师的个人魅力为基础,由师生共同创造一个如羽毛球般有抛有接、有来有回的氛围。”
体育老师,是校园阶段引导学生爱上运动的引路人。在“鼓励体育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高水平专业体育人才任教”的号召下,越来越多如卢兰一样的世界冠军、明星运动员走上讲台,为体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开一扇门
“只要热爱,体育的大门随时随地敞开”
“体育课不只有800米跑!人们喜欢的运动,我都想带学生们去体验,去上手。”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体育老师、初二四班班主任朱宝阳是一位“体育达人”、户外爱好者。除了三大球、各小球外,他还爱攀岩、桨板、骑行、探洞……特别是攀岩,只用10秒,他就能完成15米的竞速赛道。在他的带动下,学生们“解锁”了滑板、攀岩、骑行、露营……
让学生通过体育课掌握几项专项运动技能,是学校拟定的教学目标。但朱宝阳在实际教学中感受到,若是多教一些项目,仅凭每节课30分钟的有效练习时间,只能让学生浅尝辄止;若是只选1~2项重复教学,又难免枯燥。
怎样让学生在广阔的体育世界中尽情涉猎?这时候,朱宝阳班主任的身份派上了大用处——班会、班级活动、春游,几乎所有形式都可以与体育课兼容。
“我们班很多时候不在教室开班会,要么去田径场,要么去校外。”“我最期待的就是周末,只要不下雨,朱老师都会带大家去户外。”“上次课外实践,朱老师带我们去稻田里摸鱼捉泥鳅呢!”初二四班的学生们纷纷回忆着。
在他们心中,体育课的边界不是那声下课铃,也不是操场的围墙,而是内心的热爱——“热爱的程度有多深,体育课的天地就有多广”。
想一个问题
“一堂好的体育课,要为学生带去什么”
“体育课被占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老师们告诉记者。
2022年,新修订的体育法明确“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近年来,有地方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探索。
不过,保障课时只是第一步。摆在体育老师面前的课题更具挑战——让学生从体育课上真正受益,而不仅仅是上满课时。
身为专业运动员、国家级裁判员,卢兰对体育课的评价却无关学生的球技,只关乎学生是否“有锻炼、有收获”、老师是否“有回应”。
体育课没有固定的讲台,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是常态。在卢兰看来,体育老师有亲近学生的“天然优势”,更应该与不同学生共情,从而引导、激发运动兴趣。
“尤其是回应内心层面的东西。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练不好时的挫折感、羞于释放自我的自卑感等等。我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情绪,然后一一回应。”卢兰说,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身心成长,比提升球技更重要。
“增强体质,是体育课最直观的作用,也是现在课程主要考核的、家长最为在意的。实际上,这只是‘体’的层面,是很小的一部分。‘育’的层面,通过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才是长期看来体育课需要发力的方向,也是最考验体育老师的地方。”朱宝阳说。
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朱宝阳带着学生“到处玩”的风格也曾受到家长、同事的质疑。但几个学期下来,学生状态的改变老师和家长有目共睹:文化课并未落下,且精神状态“遥遥领先”,在多项集体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学们愿意走进户外,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大家都说,我的学生眼里是有光的!”朱宝阳自豪地说,作为班主任,他最在意的不是文化成绩,是学生自信、阳光、快乐。毕竟,体育教育重视的应该是过程,而非结果。(李丹阳 张熙)
本版照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本期选题支持 张勇 赵嘉伟 徐鑫雨
(责编:李依环、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