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2 20:11:21 来源: sp20241212
秦文斌(右)和团队成员在测试半导体激光器。 北京工业大学供图
2020年5月,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全国40所高校院所被纳入试点范围,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北工大”)位列其中。
如今4年过去,北工大的赋权改革试点进展如何?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怎样?记者进行了探访。
以赋权改革为抓手,解除束缚创新创业的“细绳子”
赋权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北工大技术转移中心、北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常务副主任闫健卓解释:“高校专利绝大多数都是职务发明,专利证书上的所有权人是学校,科研人员只是发明人或成果完成人,并非权益所有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如果专利作价入股,企业未来分红给发明人时会遇到障碍。此外,由于所有权不清晰,企业融资等也可能遇到困难,不利于长远发展。”
以赋权改革为抓手,北工大先后制定了《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工业大学校属技术转移服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了“先赋权后转化”,即先赋予成果完成人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学校与成果完成人再以知识产权共同作价入股的方式,进行转化。
该校研究员秦文斌便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半导体激光器在工业、医疗、照明、通信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秦文斌所在的北工大先进半导体光电技术研究所,长期致力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研发,相继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作为半导体激光器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秦文斌带领团队做出了样机,尝试小批量生产。但他深知,要想更好地为产业服务,必须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迭代产品。
学校的赋权改革新举措,消除了秦文斌对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2021年9至12月,秦文斌团队的11项激光技术先后完成了专利评估、赋权变更与作价入股,团队与学校共同成立了北京工大亚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团队占所有权的85%,学校占15%。由于产权结构清晰,公司很快获得天使轮投资,入驻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工大科技园大厦。
“公司一期建设年产能200台(套)激光器,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秦文斌介绍,“二期产能规划正在加紧推进,预计未来1到2年,激光器年产能将突破1000台(套)。”
这个项目是北工大赋权改革的首例。以推动该项目落地为契机,北工大全面梳理相关配套政策,解除束缚创新创业的“细绳子”。
为统筹协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北工大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工作小组。今年7月,学校还成立了新机构——北工大技术转移中心、北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工大技术转移中心、北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服务部主任殷晓强全程参与了赋权改革配套文件制定,他告诉记者,为保障赋权转化落地,学校配套文件就出台了21项。
完善的全链条政策体系,为成果转化合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业热情。闫健卓说,目前学校有10多个项目正在走赋权改革流程。
以校地企协同为依托,“一站式”服务推进有组织转化
走进北工大朝阳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基地——山河湾谷创新区,记者看到,该校无损检测与评价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王贤贤、宁梦帅正操作多功能微磁力学性能检测仪测试样品。“10台检测仪即将一次性交付用户,对我们来说是重大突破。”王贤贤说。
测量零部件力学性能、判断产品是否达标,传统方法靠抽样做破坏性测试,不仅存在漏检风险,也增加生产企业成本。用磁学方法做无损检测的技术,过去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王贤贤、宁梦帅等就尝试研发多功能微磁力学性能检测仪。2021年做出样机后,他俩萌生了办企业、做转化的念头。2023年,他们成立了北京磁帧量仪科技有限公司。由于没有资金租用办公场所,他们就在学校的实验室与来访的客户交流。
“学校实验室面积小,难以规划建设专门的仪器生产线,带客户到这里谈业务,总给人‘小作坊’的感觉。”宁梦帅说,“看样机,用户都觉得我们的产品好,但由于担心产品质量难以保障,一直下不了决心购买、使用。”
2023年10月,他们得知,学校与北京市朝阳区合作筹建山河湾谷创新区。经过多轮评测和申报答辩,他们的创业项目得到创新区认可,得以入驻并享受创业扶持政策优惠。
为什么要建设山河湾谷创新区?闫健卓介绍,这是北工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探索。“朝阳区有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布局的意愿,学校有科技成果落地需求,属于优势互补。”
闫健卓说,在学校做转化,科研人员与市场对接比较“零散”;建设山河湾谷创新区,以成建制方式组织科研团队与市场对接,在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同时,因地制宜探索校地企协同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生态。
在山河湾谷创新区,已有不少科研创业团队陆续入驻。“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前沿技术,我们遴选了43个团队,今年8月底将完成入驻。”山河湾谷创新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刘秀成说。
山河湾谷创新区提供的不只是空间。刘秀成介绍,创新区将提供从公司注册、财税管理、技术评测与产品设计、知识产权运营到融资对接等服务,还有专门的技术经理人提供帮助。
得益于“一站式”服务机制,王贤贤的公司顺利找到了客户。“作为初创型小微企业,我们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不容易得到用户信任。多亏了山河湾谷创新区,我们对接上了行业领军企业,产品很快打开了市场。”王贤贤说。
“我们希望通过山河湾谷创新区的建设,探索出一套适配区域经济发展、成熟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运营模式,为校地企协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样’。”刘秀成说。
以转化平台为纽带,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
今年暑假,北工大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纪姝婷没闲着,经常往返于学校实验室和北京智同精密传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智同”)的研发生产基地。
2023年4月,北工大举办首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与会企业发布技术攻关榜单,由北工大科研人员“揭榜”。纪姝婷团队与北京智同成功对接,合作研发生产摆线齿轮加工机床。
纪姝婷说,大负载工业机器人往往需要负重50公斤以上,其“肘关节”必须要用到RV减速器。RV减速器需要高精度的摆线齿轮,但由于缺乏高精度的加工刀具,国产机床生产不出高质量的摆线齿轮。
纪姝婷团队与北京智同合作,成功研制出加工摆线齿轮的刀具,并依托国产机床,建立了高精度摆线齿轮加工工艺。该技术将高精密摆线齿轮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至3倍,生产成本减至1/3。目前,北京智同已将该技术投入应用,提升了国产RV减速器的产品竞争力。
为何要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高校科技成果丰富,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北工大党委书记姜泽廷说,学校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打开校门,把企业请进来,了解、使用北工大的专利,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落地。
根据规定,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学校要按技术转让费的10%收取管理费。为提升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上的“揭榜挂帅”项目,北工大免收管理费。
为鼓励企业使用学校专利成果,北工大还推出了“先使用后付费”的举措,由学校筛选出部分待转化专利,让小微企业先免费使用,转化成功后再按约定支付专利许可费。
基于做成果转化对接平台的经验,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北工大主办论坛首次设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并携手118家高校,集中展示了480项科技成果。
“未来,北工大将通过举办科促会等方式,继续探索‘高校搭台、科技唱戏、企业主体、政府统筹、加强转化’的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投入转化应用,着力塑造高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姜泽廷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9日 19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