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1:50:18 来源: sp20241109
央视网消息:今天(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送教上门是保障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2021年5月,福建省教育厅遴选了15所特殊教育改革试点校,其中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就承担了“送教上门”改革试点项目。两年多来,试点的情况如何?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在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镇四黄村,南安市特教学校的王莉莉老师正在给9岁的黄浩阳上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课。尽管浩阳家距离学校有15公里的路程,但学校每周都为他安排了2课时的送教上门服务。如今,浩阳的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少提升。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老师74人,他们既需要照顾在校就读的343名学生,也要给分布在26个乡镇的195名重度残疾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地域面积大、学生分布广,校长尤志添告诉我们,刚开始进行送教上门时,老师们几乎没有任何积极性。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尤志添:(原先)送教上门也是按照经费来配套的,多少人(不能到校就读),就给你多少经费来配套。只能采购一点教具、设备给孩子,经费使用渠道受限,不能直接用到老师的补贴金上,老师差旅费就没办法解决,就很难去开展这项工作。
为解决资金保障问题,南安市教育、财政部门在保障送教上门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基础上,配套出台了特教学校教师送教上门工作津贴标准,解决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然而,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了新的问题。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王莉莉:老师离开之后,孩子没有任何的渠道可以再接受教育、再学习。
由于这些需要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家庭普遍经济困难,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有效干预少,仅凭老师点对点地单向送教,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老师们也发现,相比起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常年卧床、情绪行为不稳定的孩子更需要专业的康复训练。
“云端学校”汇聚多方资源 提升送教质量
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送教上门工作中发现的难点,2021年9月,南安市推出了福建省首个特殊教育“云端学校”,他们构建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医教结合、精准帮扶的送教综合服务机制。
在残疾儿童黄浩阳家,记者看到,他正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南安市特教学校的学生们一起上课。而依托的平台,正是为了打破时空的限制,南安市与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共建的“福建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南安云端学校”。这一送教上门云平台依托广电网络创建,政府免费为需要送教的学生配备了一台40寸彩电,安装了学习终端设备,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新了“送教+送康”的服务模式。由专业医疗康复服务团队一方面在“云端学校”开设课程认知类、生活技能类、行为训练类等五大类课程,另一方面定期上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康复服务。
如今,南安市已构建起由特教资源中心牵头,卫建、民政、残联等部门以及义工、爱心企业、社区等社会各界主动对接的帮扶体系,为云端学校学生家庭提供更多社会服务。
南安市教育局局长 陈少波: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在受教育的路上不落下每一个孩子。“云端学校”做到现在,它是很多卫健、妇联、残联,甚至工会、共青团,所有的部门、所有力量共同来做、共同来推的。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