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下乡如何“投到点上”

发布时间:2024-11-16 13:56:49 来源: sp20241116

广袤农村,民企大有可为。民营企业是助力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改善乡村环境、挖掘特色资源、创新经营模式、培育优势产业方面,民营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引导民营企业投资投到点上,更好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各地发展面临的必答题。江西省新余市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探索出一条互惠互利、融合发展的村企共建新路子。

今年全国两会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江西省新余市水北商会带领会员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成效,并进一步叮嘱:“到农村做什么、怎么做,要有一些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如果只是给农民发红包,那不是帮扶,而是救济。资本下乡,要把投资投到点上,南辕北辙不行,要真正做到造福农村、富裕农民。”

近年来,新余市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把民营企业这支生力军更多动员到乡村振兴主战场。在水北商会等民企商(协)会的示范引领下,目前,新余市依托1062个新型经营主体,组织365家企业结对323个村委会,带动327个村级帮扶产业,8890户家庭发展产业,3220名脱贫劳动力就业,实现人均产业年增收2350元、人均就业年增收10325元,蹚出了一条互惠互利、融合发展的村企共建新路子。

“商会+弱村”找准切入点

走进新余市水北镇上村村,记者看到,昔日凹凸不平的村道已经换了模样。上村村党支部书记简春金告诉记者,上村村是水北商会开展“商会+弱村”共建的村庄之一。2021年,水北商会出资200万元新建长2.5公里、宽5.5米的双向车道,连接起上村邹家村民小组与县道水芳线。2022年,水北商会又捐款15万余元在这条公路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路建起来后,村民出门方便多了”。

水北商会成立于2012年,作为联系和服务水北镇民营企业的商(协)会组织,近年来,该商会积极探索“党建+商会”运作模式,引导会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水北商会党委书记邹细保介绍,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水北商会专门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带领138家企业、320名会员抱团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除了在农村开展道路、水利、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水北商会抱定“不让家乡一个留守老人因贫受苦,不让家乡一名学子因贫辍学,不让家乡一户农民致富掉队”的理念,先后引导会员援建了51个颐养之家,惠及816名老人;捐建水北镇中心幼儿园、水北中学科技楼;连续10年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等等。

“民企下乡光是捐款捐物不行,各自为政打乱仗更不行,看上去‘雷声很大’,结果‘雨点很小’。通过‘商会+弱村’,我们引导会员与被帮扶村组开展共建,既注重帮助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聚焦乡村整体发展,深度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目前,水北商会累计组织会员企业捐献资金和物资2.1亿元,帮扶当地群众每人年均增收至少1000元,带动6000余名农民在本地就业。”邹细保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后,新余市及时启动“温暖接力·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政策制度设计,积极引领民营企业参与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2021年3月,新余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联合实施“商会启航”工程,提出打造“四好”商会示范市,动员更多民营企业投入乡村振兴主战场。通过民企商(协)会的引导协调,当地已有365家企业和323个村委会建立了共建关系。

“企业发展了,就应该回馈家乡、回馈社会。引导民企资本下乡,最重要的是投资要投到点上,帮扶弱村一定要找准突破口,找好切入点。”安仁商会是新余市分宜县分宜镇民营企业的“娘家”,该商会党支部书记谢冬生表示,由于缺乏引导,过去很多企业到农村不知该做什么、怎么做,往往是空有一腔热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为此,安仁商会更加注重发挥好商会的带领作用,一方面,根据农村发展需要,引导民企帮扶由最初的捐款捐物,转向重点补齐农村软硬件设施等短板上,包括改善农村出行条件、援建高标准农业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培育乡土人才等;另一方面,依托农村现有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吸引民企按商会明确的帮扶目标,深度参与乡村产业和项目建设,引导民营资本统一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好民企的资金、渠道和管理经验优势。

通过找准帮扶乡村的突破口,近年来,分宜镇发展起苎麻、黄茶等多个特色优势产业,民企在下乡造福农民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快速成长。

新余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孔祥筛介绍,目前,新余已实现建制乡镇“党建+商会”全覆盖。各级商会整合资源优势,把企业凝聚在一起,从捐资助学、走访慰问延伸到支持产业发展、参与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展“商会帮乡镇、企业联村组、会员助民富”,推动会员企业和广大乡村合作共赢、做大做强。

龙头带动注入发展动能

前不久,水北商会会员企业江西天凯乐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椰子灰”冰淇淋在国际食品展上斩获金奖。这款以牛奶和椰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吸引了来自日本、越南、泰国等地的客户洽谈对接。

位于水北镇的天凯乐厂区内,生产线上一派繁忙。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龙翔飞介绍,公司结合地域特色,创新生产出水北豆腐冰淇淋、辣椒冰淇淋、新余蜜桔冰淇淋等多款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销往全国多个城市。天凯乐也从区域性品牌成长为全国性创新型冰淇淋品牌,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

“公司员工大部分为周边村民,我们优先招聘残疾人、脱贫人员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他们的月平均工资达到4000元以上。”龙翔飞告诉记者,“生产原料也优先从本地收购,平均每年采购绿豆100多吨、糯米100多吨、新余蜜桔50多吨,为本地农产品扩大了销路。”

在新余,像天凯乐这样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龙头企业还有不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万企兴万村’工作的切入点。”新余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谢云萍说,近年来,新余各级商会组织注重发挥会员龙头企业优势,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走深走实,通过多种载体开展村企联营,不断优化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乡村自我造血能力,促进村集体增收、村民就业,走出了村企共营共赢的产业振兴之路。

在新余蒙山实业有限公司1500亩新余蜜桔果园内,工人们正在劳作。“作为龙头企业,我们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该公司总经理丁友生说,公司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000多户农户种植新余蜜桔,每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同时,公司还大力推广蜜桔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升新余蜜桔品质。

龙头企业已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在安仁商会会员企业钤阳米业位于分宜镇横溪村的优质稻种植基地,村民正在田间地头劳作。前些年,钤阳米业将横溪村的800余亩“泥浆田”“冷水田”开垦成适合优质稻种植的良田,公司专门设立了扶贫产业基地,与分宜镇横溪、水东、桥边等村庄的109户脱贫户签订保底分红入股协议。目前,这109户脱贫户每年能拿到近30万元分红,如果算上田地租金以及整田、抛秧、除草的劳务费用,109户脱贫户每年实现增收上百万元。

合作帮扶培育经营主体

“万企兴万村,一头是经过市场锤炼、谋求更大发展的民营企业,一头是经过脱贫攻坚形成一定实力、渴望继续发展的村级集体。根基在合作,成败在经营效益。要实现‘1+1>2’,带动更多乡村增收致富,关键是做好产业引导和经营主体培育。”孔祥筛说,近年来,在各级商(协)会的带领下,新余广大民营企业投身乡村,通过发展产业带动乡村共富,同时实现了自身快速发展。

钤山镇金鸡布村有耕地1526亩、山林3700亩,过去农业生产主要“靠天吃饭”。“一个地方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就得靠产业,如果全都外出务工,青壮年纷纷离开,又怎么能发展呢?”金鸡布村党支部书记万耀根说,在种上黄茶之前,产业、人才、资金、项目都是困扰金鸡布村发展的难题。

转机出现在2016年,在当地商会的对接协调下,新余品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花来到金鸡布村。被金鸡布村发展产业的诚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打动,王春花在村里流转500亩荒地,种上了从浙江引进的黄茶。时至今日,品茗农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带动周边10个乡镇村民发展黄茶产业。今年上半年,品茗农业在金鸡布村又新增黄茶种植面积2000多亩。

万耀根介绍,黄茶已成为金鸡布村的富民产业,现在全村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务工农户每人每年可获得务工收入2万余元。

在水北镇琴山村,油茶林分散在各家各户,村民们产出的茶油经常滞销。“商会+弱村”帮扶开展后,水北商会捐资50万元,连同政府的产业帮扶资金,共同打造油茶深加工产业基地。村民有了身边的榨油厂,从此不用发愁茶油销路,有些村民还做起了茶油经纪人。2022年,琴山村集体收入达25万元。

“在帮扶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人才短缺已成为乡村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谢冬生说,在培育产业的同时,安仁商会汇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带动乡村经营主体和乡土人才发展。

孔祥筛告诉记者,为培养更多农村致富带头人,达到深度帮扶目的,新余按照“乡镇商会—协会—专业委员会”的架构,成立了市级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协会,在乡镇则由乡镇商会跨区域成立了若干致富带头人专业委员会。

目前,新余市乡镇商会单独或联合组建了工厂化养鱼、果冻橙等致富带头人专业委员会9个,建成培育中心1个、实训基地12个,培训致富带头人600多人。与此同时,新余市各商(协)会和民营企业结合乡村优势特色,通过形式多样的帮扶机制,建立帮扶项目327个,培育了29个产业项目作为示范基地,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

产业融合推动全面发展

在新余高新区马洪办事处桂花村,民居外墙正在进行统一装饰,新余蜜桔果园内,黄灿灿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桂花村驻村第一书记傅小龙告诉记者,桂花村处于偏远地区,之前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每逢下雨到处都泥泞不堪。

随着新余市环城路的开通,桂花村到城区的距离大大缩短。以此为契机,新余高新区充分利用区内工业企业众多的优势,探索工业反哺农业、产业融合的新路子,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桂花村的乡村建设,并将桂花村纳入全区工业旅游规划线路之中。

日菱汽车公司来到了桂花村,免费提供集装箱房用于打造特色民宿,村委会每年赚取租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博迅汽车和东鹏新材料等企业陆续租用闲置农房,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企业商务洽谈场所,在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

从落后乡村变身美丽景区,桂花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蔬果、垂钓游玩。人们在这里品尝农家美食,参观工业展厅,体验集装箱式民宿,为桂花村的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桂花村已被评为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接下来,我们还将朝着创建乡村旅游5A级景点的方向努力。”傅小龙说。

像这样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已在新余多点开花。随着“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扎实推进,新余市各商(协)会和民营企业把文旅产业作为接续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持续擦亮农旅融合品牌。

在距离新余城区10余公里的河下镇档头村,闲置山地已“沉睡”多年。2022年,通过新余浙江商会的牵线搭桥,河下镇成功引进江西金瀚集团投资建设仙女谷农文旅项目。“项目计划总投入1.5亿元,分茶乐园、茶博园和中药园3个园区,拥有千亩茶园、研学基地、民宿、露营基地等。”该项目负责人、新余浙江商会副会长徐靖华告诉记者,仙女谷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亲子农趣、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文化体验园,预计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当地务工150人,人均年增收8000元。

产业与人才共兴,生态与经济并重。在民企商(协)会的引导协调下,新余民企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强大合力,广大乡村正加快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动局面。“要鼓励更多民营企业踊跃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民营企业的智慧和力量。”新余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志凤表示,接下来,新余市将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统筹好帮与兴、企与村、义与利的关系,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打造“商会助乡镇、企业兴村组”模式,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