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交流互鉴,丰富文明色彩(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4-11-01 19:07:00 来源: sp20241101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最美四月天,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外,春意盎然;文华殿内,“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观者云集。穿越300年时光,约200件精致文物将历史折叠的信息依次打开,诉说着中法交往的绵延悠长,还原出中法两国交流互鉴的波澜壮阔画卷,为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有益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此次展览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通过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约200件文物精品,展现百年间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赏的政治交往史,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无论从本次展览内容看,还是从举办展览的初衷看,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都得到有力印证。

  透过一件“明星”文物,可以触摸中法文化艺术相互影响的踪迹。此次展览展出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只来自法国的铜镀金壳怀表,表盘中心是法式金色百合花图案,机芯内摆轮保护罩镂雕着中国龙。区别于西方长翅膀的龙,这条五爪金龙,传递着法国对中国的美好祝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件文物将两大文明相互欣赏、相互尊重诠释得淋漓尽致。

  透过一项卓越技艺,可以把握中法文明交流交融带来的社会意义。展览上的一件透明珐琅器,用金片、银片镶嵌花朵,在灯光下焕发宝石般的光彩。这项透明珐琅技艺的诞生,是文化交流交融的成果。法国工匠在制作清宫定制的画珐琅器物时,因对样稿产生误解而采用了浮雕内填透明珐琅工艺,引起清宫关注,从而开启了广东透明珐琅的百年发展史。从演示天体运动情景的银镀金浑天仪,到法国人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从清宫仿制的西方科学仪器,到法国改造仿制的中国瓷器,科学技术、工艺技法、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互学互鉴,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本次展览的诸多文物,显示出紫禁城和凡尔赛宫交流的密切频繁。在清代宫廷收藏中,法国的物品种类丰富;在凡尔赛宫,“中国风”备受青睐。当时中法的交往,是在两国宫廷和政府高层的高度关注、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与此形成映照的是,1964年,中法两国领导人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架起中法友谊的桥梁,打开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60年后的今天,中法合作交流更加广泛而深入。这更加深刻地表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此次展览的中方策展人郭福祥说,希望通过展览,引发观众对世界不同区域、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对等性、互动性、包容性、多元性的思考。以文明交流交融破除“文明冲突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必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30日 05 版)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