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9:42:43 来源: sp20241122
陈益珠在看书学习,提升技能。 汤致远摄(人民视觉)
今年72岁的陈益珠在屿南村当村医已经47年了。
狭窄的村道边,立着一幢不起眼的二层平顶小楼,灰色的水泥院墙并未刷漆,院墙上方挂着已经泛白到近乎难以辨认的牌子,写着“屿南第一卫生所”。这里是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屿头岛屿南村第一卫生所,也是陈益珠的家。
卫生所虽小,但问诊区、药品柜、观察室分隔清楚、干净整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药物与针灸、按摩、拔罐等设备也是一应俱全。
观察室内,摆放着3张供患者休息的小床,床上备了枕头和被子。刚输完液的村民王训顺坐在床边,陪着仍躺在床上输液的老伴闲聊。正聊着,陈益珠走进观察室查看输液进度。王训顺今年已过80岁,这几天有些感冒发烧,老伴的眩晕症也犯了,两人就一起来卫生所找陈益珠给看看。
“有时候难受得走不动路,益珠还会开车接我们到卫生所。就算半夜叫他,他也毫不推辞。”谈起陈益珠,王训顺连连夸赞。
屿头岛是距离平潭本岛最远的一个离岛,船是进出的唯一交通工具。自小眼见父老乡亲因为岛上缺医少药把小病拖成大病,1977年,陈益珠从部队卫生员岗位上退伍后,就选择回到家乡担任村医,一边救治病患,一边开展疫苗接种工作,肩负起守护乡亲们健康的重担。
几年前一个雨夜,陈益珠接到电话,一名村民肚子疼得直不起腰。挂断电话,陈益珠连忙背上诊箱骑车赶去村民家里,“应该是心绞痛,可能引起心肌梗死,赶紧送医院!”初步听诊后,陈益珠为患者打针缓解症状,并催促其家人联系汽艇,将患者连夜送往对岸的医院检查救治。好在发现及时,经过手术,患者转危为安,在一周后顺利出院回家。
像这样半夜出诊的危急时刻,陈益珠早已习以为常,“我要是不去,患者可能就有危险,必须要赶到。”陈益珠说。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不是刮风下雨,只要给陈医生打电话,他都随叫随到。”在屿南村党支部书记王训泉眼中,陈益珠待人热情耐心,从没跟患者红过脸,而且办事十分细心。
早在2009年,陈益珠就为村民们建立了完整的健康档案。各家各户住在哪里,有没有得慢性病,家里有没有孕产妇或儿童,陈益珠都写在档案上,更记在心里。
“我们现在还为村里的重点人群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上门问诊检查。”陈益珠说,平时也会为大家讲解预防疾病的注意事项,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
近年来,岛上的常住人口数量越来越少,只剩下一些老人、小孩留守。村里的常住人口少了,但卫生所的医疗力量却增强了。在父亲的影响下,陈益珠的两个儿子早已加入村医行列。“大儿子现在已经成为屿南村第一卫生所的主力了,跟我一起服务村民,小儿子也即将前往平潭本岛的北雾里村卫生所担任村医。”陈益珠说。
有人劝他卸卸担子,但陈益珠还是舍不得乡亲们,选择继续为大家服务。“既然做了这件事就要坚持做好,现在还能干就继续干。我就想着怎么把村民的健康守护好。只要乡亲们需要,我24小时都在。”陈益珠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30日 14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