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的意见对《庆余年第三季》有多大影响?

发布时间:2024-12-15 15:28:52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北京6月6日电(记者 郎朗) 台上三把椅子,台下十几个席位,关上门,不太大的放映厅里,不需要话筒。

  经过吸音海绵垫的处理,提问的声音少了一些嘈杂,回答的内容厚实了一些。

  在《庆余年第二季》收官当天,这部剧的导演孙皓、编剧王倦、总制片人于婉琴和大家坐在一起,带着彼此的疑问和困惑,面对面地交流复盘,希望消除各种介质和情绪带来的信息差。

  背景板上写着,这是一场“谈心局”。

  图为对谈现场

  “所有的反馈都看到了”

  “夸奖和批评的反馈都看到了。”谈心局上,这话孙皓说了多次,每一个名场面热搜、观众每一种真实的情绪,他都看到了。

  “看到了”,这很重要,意味着观众积攒5年一朝释放的热切和讨论找到了出口,也意味着《庆余年第三季》的创作,会有所考量。

  那主创团队的创作意图,也同样被看到了吗?

  “如何设计主角与配角故事线?”、“剧本改编得少了原著一些名场面”、“搞笑的片段是不是有点多?”海量的提问和意见涌入王倦的评论区。

  他回复得很“大声”,在采访中、连麦直播上都多次解释这些相似的问题。还和观众有各种形式的“直接交流”。

  剧集收官前一天,他在微博上发长文,用下棋的过程来形容。解释自己创作《庆余年》系列的逻辑、每一季的主题,收到了27万点赞,1.6万条意见。

  谈心局前,不知道这些回应有没有被看到,质疑声仍在。

  “我要替编剧说句话,改编不是完全的移植过程,应该是取原著种子种在影视载体里,让它重新长出来,难度确实很大。”孙皓说。

  图为《庆余年第二季》剧照。

  丰满的配角vs升级的主角

  作为本剧的编剧,王倦既拥有上帝视角,能改写人物的命运;但他又是其中的每一个人,在创作的过程中经历着每个角色的人生。

  而观众在不同角色上投射着自己的期待,关心着具体的人物的命运。视角和立场的不同,或许多少也影响了不同的看法。

  比如剧中“赖名成”的下线,网友直呼“刀”“王倦你好狠的心”。但王倦觉得,可以说他是个悲剧人物,但就“赖名成”本人来说,他不一定觉得这个结局一定是悲剧。

  “因为是他自己要求得到的,他希望自己的死换来他想要看到的,他也许看不到,但是某种角度上范闲代替他走下去,把他自己的理想,把自己想托付的东西,可能没有台词表示,其实有一部分托付给了范闲。”

  剧中人物来不及说出的话,王倦在微博上写了出来:“臣愿赴死求名,盼来日光明。”

  有观点认为,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范闲,少了很多“高光”。

  “第一季,范闲发现自己这一生就是一枚被操纵的棋子;第二季,范闲在扑朔迷离的棋盘上找到了自己要面对的真正棋手是谁。”

  王倦解释说,“在明白对手是谁之后,他有一个观棋的过程,也有下棋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范闲在这一季里找棋手看棋盘,找翻盘可能性,第二季是延续的,第三季也会走下去。”

  简单点来说,第一季范闲知道了自己在规则中的位置,第二季他想赢过操纵规则的人,发现在既定规则下不可能,所以决定打破规则,重塑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范闲是需要蛰伏并隐身观察的。而那些配角人物,就是观察的窗口,也是让推动人物成长的动力。

  “这些角色和主线是息息相关的,范闲为什么争斗?为了什么人在争斗?这个世界有没有值得他付出的人和事?范闲能看到在他们身上同频的地方,跟自己共情的地方,有这些人在,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没有这么孤独。这些人本质上加强了范闲的信念,推动他一直走下去。”王倦说。

  有趣的是,一方面观众会觉得配角戏份太多,另一方面又实实在在地被一些小人物所打动。

  老金头、赖名成、邓子越……都是赚了观众无数眼泪的存在。

  “在演员选择上,我们慎重考虑过演员与角色本身的契合度。”于婉琴说,《庆余年第二季》是一个很纯粹的创作集体,有着很好的创作环境。所有参与《庆余年》故事创作的演员,都是非常好的演员,“他们心中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图为《庆余年第二季》剧照

  “观众不同了”

  破纪录的播放量、持续霸榜热搜……即使已经收官,围绕《庆余年第二季》的讨论还在进行着。

  #庆余年2或成上半年剧王#在热搜上挂了一天,此前所有的争议都变成了对第三季的期待。

  主创团队也表示,第三季会尽快。王倦更是明确说:第三季不会像第二季那样等这么久。

  即便收到质疑,但在看到大家的讨论时,王倦还是诚恳面对。

  “观众与范闲产生的共情,既是观众看范闲的,也是观众投入范闲一起面对世界的状态。大家喜欢的名场面,本质上就是观众情绪被感染,情绪是相通的。创作、拍摄、演员表演等这些方方面面与观众情绪连成一条线,贯通在一起,作为创作者感到很欣慰。”

  有期待,就会有压力。于婉琴很清楚,第一季与第二季相隔五年时间,在等待的时间里很多喜欢《庆余年》的观众把原著小说看完了,很多人是带着全局视角来看第二季的。

  “我们也在持续反思和总结,比如下一季的故事设计,我们面对的观众对原著的剧情和结局非常清楚,甚至比我们这些参与创作的人解读更深刻,这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难题。”(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