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稳预期增信心

发布时间:2024-11-14 17:19:39 来源: sp20241114

  本报评论员 栗玉晨

  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既为就业、物价、经济政策等预期目标提供了参照系和锚定,又为抓住窗口期、机遇期、攻坚期稳中求进、奋力冲刺留出了充足空间,还为接下来化解经济增长可能继续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留有余地。在实现“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提出的务实经济增速指标,无疑将为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有助于稳预期增信心。

  主要预期目标关乎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发展,关乎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风向标意义。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去年增速目标持平,也与去年5.2%的实际增长水平相近。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世界经济和贸易整体上不如疫情之前的外部环境之下,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和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时间的内部挑战之下,设定这一经济增速目标,体现了对需要与可能的双向兼顾。

  从需要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我国经济在持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的同时,持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按照有关部门测算,要实现这一目标,从“十四五”开始到2035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为4.73%。从过去多年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关系来看,GDP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贡献200多万个就业岗位,合理的经济增速对缓解就业压力非常必要。与此同时,确定务实的经济增速对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也十分重要。

  从可能看,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为今年经济增长打下了基础。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第一,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突破万亿元,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超大规模市场活力迸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跑赢经济增速,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福祉不断增进,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加充足,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加鲜亮。

  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反映了务实的态度,既为就业、物价、经济政策等预期目标提供了参照系和锚定,又为抓住窗口期、机遇期、攻坚期稳中求进、奋力冲刺留出了充足空间,还为接下来化解经济增长可能继续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留有余地。在实现“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提出的务实经济增速指标,无疑将为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发挥重要作用。

  实现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我们要在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上下功夫,在政策实施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上下功夫,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