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三农”短视频生产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12-14 15:27:38 来源: sp20241214

  玩短视频近两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收获超20万粉丝,也遇到不少问题:创作者鱼龙混杂、部分内容低俗、审核机制不健全。

  今年全国两会,他准备提交有关推进“三农”领域短视频健康发展的提案,建议通过完善监管机制、加大激励政策等方式,鼓励和推动“三农”短视频生产,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助力。

  李宝聚经常往农村科研一线跑,深知“三农”短视频的生产和传播对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意义。他在调研中发现,“三农”短视频的生产、传播在快速增长,以某短视频平台为例,2023年全年共有10.2亿个“三农”视频,获赞530亿次。其中仅农技视频产出就有2778万个,总播放量达1206.2亿次。他开展农业科普近两年,收获不少点赞和关注。

  “随着‘三农’领域短视频爆款频出,话题度和影响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李宝聚发现,一些博主可能并非真正的专家或农民,加入这个行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关注度和营利,他们传播不良信息,影响观众学习,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在他看来,确保视频创作者的身份及专业素养问题尤为重要。

  平台审核机制不健全、优质视频呈现不足的问题,也让李宝聚担忧。

  他告诉记者,互联网行业采用人工+AI算法机器人的方式进行审核,由于人工审核工作中具有较强主观性,在内容审核中依旧存在无法完全保证审核精准性与客观性的情况,限制了一些行业短视频的发展。

  李宝聚就遭遇过这样的问题:农业植保类目,违禁词中包含细菌、真菌以及微生物名称,若直播和视频包含违禁词将导致整个账号降权并不予推流。直播和视频审核中关键词违规一刀切问题突出。

  李宝聚还发现,尽管有许多科技人员致力于科普工作,但高质量科普作品的推广和传播仍面临困难。科学家和专家发布的关于农业生产、植保和科普等方面的内容,无法让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在传播过程中,创作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视频的传播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台的扶持,而受众的观看意愿和创作者的传播愿望也受到平台算法的制约。”李宝聚说,优质内容并不总能吸引到足够的观看流量,有时反而是一些猎奇或低俗的内容能够获得更高的流量。

  如何让“三农”领域短视频持续健康发展?李宝聚建议从提高准入门槛、完善平台监管机制、优化平台激励政策3方面入手。

  “平台可以设立创作者认证制度,要求创作者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对创作者进行实名认证。”李宝聚建议,建立完善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对创作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设立明确的评价标准,要求创作者遵循道德和法律规定,尊重事实,不得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观众。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平台应对创作者予以严肃处理。

  在优化平台激励政策方面,他认为,平台应对优质、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三农”短视频进行首页推荐,设立奖励机制,对具备优质创作能力的账号给予流量扶持,帮助其提高曝光度,促进优质内容传播。

  李宝聚还建议建立并优化择优降限监管机制,平台可为有资质的专家账号开通“白名单”,让其拥有更高的权威性和信任度,解决因平台监管导致优质视频内容制作及传播受限问题。

  “同时引入举报、投诉和其他负面评价机制,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借助广大用户的力量收集良好的监管制度改进建议。”李宝聚说,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在内容监管审核层面任重道远,唯有政策、平台、用户三方联动,才能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短视频审核机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