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栏杆锁满自行车 挡通道挪不走惹人嫌:“非共享”单车该停哪儿?

发布时间:2024-12-23 15:31:42 来源: sp20241223

  隔离栏杆锁满自行车 挡通道挪不走惹人嫌

  “非共享”单车该停哪儿好呢

  在绿色出行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当下,共享单车凭借便利优势广受欢迎,几乎成了通勤自行车的代名词,而配置高端的自行车,则成了骑行爱好者运动健身的工具。在这一低一高的“夹缝”里,骑自家普通自行车通勤的人反倒显得有些“小众”,停车成了目前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担心丢车、怕被挪走找不到……记者调查发现,因为种种原因,在一些绿化带和地铁站乘客排队的通道里,隔离栏杆上经常能看到锁着自行车。行人投诉阻碍通道,管理部门又不敢随便挪走,“非共享”单车到底该停哪儿好呢?

  行人:“如此锁车太过分”

  看着胳膊上被蹭破的皮,张先生有点儿气不打一处来。他告诉记者,在去往亮马桥地铁站的路上,他的胳膊两次剐到了自行车把上。“我自己没留神肯定是客观因素,但是这些横七竖八锁在绿化带栏杆上、占着便道甚至盲道的自行车是不是也得有人管管,太不文明了。”

  6月7日,出了亮马桥地铁站B口,记者一路向北,看到绿化带的隔离栏杆上锁着大大小小的自行车,有最常见的“二六”自行车,有小型的折叠自行车,还有山地车。有的骑车人用链锁把车梁跟隔离栏杆的立柱锁在一起,也有人用U型锁将车轮铐在栏杆上。这些车的车把伸到了便道上,翘起来的撑脚架也像故意要绊人的“腿”。

  “怕丢的话骑共享单车就好了。”张先生认为,这样的锁车行为让人不解,而且是个陋习,如果真要有人偷车,锁在哪儿都不好使。

  无独有偶,近期在通州北苑地铁站也有乘客反映,早高峰乘客较多,地铁站B口前用隔离栏杆划出了分流乘客的通道,通道上方有遮雨的棚子。因为近期降雨频繁,有人将自行车停进通道里,并锁在了隔离栏杆上。“这么锁车太过分了,阻碍排队乘客通行,挪都挪不走。”

  根据市民反映,6月14日记者来到通州北苑地铁站,站外的小广场上停满了车。共享单车、私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混在一起,出了地铁站就像进了迷宫,得三绕两绕才能从“车海”中走出去。在乘客排队的通道里,仍有一部分自行车没挪走,正如市民反映的那样,都是锁在了栏杆上。

  执法部门:不敢“一剪没”

  梳理市民投诉发现,很多市民在发现栏杆锁车现象后,都从行人的角度提出了建议,比如,希望属地执法部门能剪断拴着栏杆的车锁,把车挪到不影响行人的地方去,或者暂扣这些占压便道、盲道的自行车等等。但记者调查发现,这类问题解决起来可没这么简单。

  多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把自行车锁在栏杆上,可以说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但不算违法行为,很难参照现有的法规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他们更多还是规劝和引导。

  “让我们直接去剪人家车锁是很难的,不仅缺乏执法依据,甚至会引发矛盾纠纷。”执法人员说,除了法规上缺乏依据,剪断车锁后车辆容易丢失,执法队还要替车主保管车辆,并想办法通知车主来取车。“这不比乱停放的机动车,根据车牌号找车主就行,自行车的车主可不好找。我们也接到过很多自行车车主的投诉,把车停在了不该停的地方,被管理单位给挪走了,车主找不到,同样会打12345热线。”

  记者检索发现,早在2007年就有一条与栏杆锁车现象有关的新闻,其中提到有人将自行车锁在了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的扶手上,城管队员当时先贴了挪车告知,7日后车辆无人认领,便在全程录像并有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在场的前提下,将这些车作为无主车暂时登记保管,同时在原地张贴新的告知,通知车主取车地点。这样的办法现在还适用吗?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把这个做法当常态处理办法挺难的。”多个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都谈到,倒退十几年甚至二十年,这样的现象属于个别现象,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进行一次性治理收效较好。现如今,很多地铁口、商圈周边普遍存在停车资源稀缺的问题,把车锁在栏杆的现象比原来普遍了。仅靠联合执法不仅人力成本较高,在缺乏有效的后期管理的情况下,问题可能反弹很快,同时因为要处理的车比较多,引发矛盾纠纷的可能性也更高。

  “更麻烦的是,贴一张告知书,7天没挪车,我们先登记保管,这个情境有些理想化了,如果7天内人家挪了,过几天换个栏杆再锁上,或者是每天都锁在栏杆上,每天也都骑走,这告知书贴了有什么用呢?”一位执法人员说。

  骑车人:“我们不光怕丢车”

  在通州北苑地铁站外采访期间,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实际上只要多走几十米,在周边的公交站台附近就有自行车存车棚,而且这个存车棚带监控探头,但是很多人依然选择把自行车锁在绿化带的栏杆上。在现场等了半个多小时,记者终于遇见一位女士来取车,她的自行车正是锁在栏杆上的。这位女士说,之所以没把车停进存车棚,是因为存车棚里现在停的大多是比较笨重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密集时,她取车需要先搬开挤在一起的电动自行车,非常麻烦。“有时候车挺多,车把都卡在一起了,我搬不动他们的电动自行车,有的电动自行车稍稍碰一下还响警报,吓人一跳。”

  和这位女士反映的问题相仿,还有骑车人表示,把车锁在栏杆上,怕丢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在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成为“主流”的当下,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划分还不够完善,实际上,每种非机动车的停车需求并不相同。

  市民张先生每天骑着自己的自行车接驳地铁,他说他这辆自行车骑了快20年了,对这老物件很有感情。他习惯把车停在玉泉路地铁站外,再乘地铁上班,可近两年不敢这么停了。“现在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太多了,我回来取车的时候,我的车常被‘埋’在里头取不出来,人家骑共享单车无所谓,取哪辆都行,我得找我自己那辆啊!”

  “我以前把车停在地上划的那个停车区里,现在必须另找地方拴上,怕的不是丢,是挪走了我找不到。”市民胡先生说,前几天他下班回家的时候,出了地铁站,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自行车了,早上来的时候,那片停车区里没有多少车,现在满眼都是共享单车,自己的自行车不知道去哪儿了。“我只好投诉,后来也看了监控,先是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在停车区卸了一大排共享单车,把我的车挪到停车区外面了,后来又被负责维持秩序的管理人员挪到了其他的划线停车区。”

  建议

  细化设置同时加强停放引导

  “想有个不丢车、不剐蹭,还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停车,挺难的。现在街面上好像找不到过去那种能卡住前轮的存车架了。”一位骑车人说,过去路边非机动车的停车区域里都安装了存车架,最早是三角形的,能把整个前轮插进架子里,即便刮风车也不会倒。后来逐渐发展出了弹簧样式的存车架,能停更多车,现在这些设施都不多见了。

  2023年6月25日,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发布,明确提出当建筑物配建非机动车停车场、公共非机动车停车场不能满足非机动车停放需求时,优先利用建筑红线范围内挖潜空间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仍不能满足非机动车停放需求的,可利用城市道路空间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设置不应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且不应影响行人、车辆通行。

  记者注意到,在基本要求中还明确提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应优先于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宜配套设置存车架。

  走访发现,目前按照相关规范,部分街道已经着手因地制宜解决栏杆锁车难题,办法包括挖掘地铁站、商圈周边停车资源建设非机动车存车棚,恢复部分地铁站外、商圈周边的存车架设施等,让私人的自行车也有专属的停车位。

  有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刚刚恢复存车棚之初,也出现过不好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存车棚内停车混乱,这就需要人为引导,让电动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分开停放、整齐码放。“我们发现只要引导几个星期,情况就大有改观。”

  一些工作人员建议,在引导方面,可以采取多主体配合的办法,属地职能部门、辖区的志愿者都可以参与,一方面引导正确的停车方式,另一方面劝阻栏杆锁车的行为。同时无论是地铁方还是商圈物业,都应肩负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共同管理。本报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北京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