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乒乓外交”友好交流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2-21 08:36:46 来源: sp20241221

  1月6日,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在清华大学参观中美“乒乓外交”图片展。   本报记者 张梦旭摄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时登上八达岭长城并合影留念。   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供图

  1月7日,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成员在八达岭长城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赵益普摄

  1月6日,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左)和清华大学学生在中美青年乒乓球友谊赛中。   本报记者 赵益普摄

  1月6日,中美两国青年在比赛间隙友好交流,探讨练习乒乓球心得。   本报记者 赵益普摄

  1月6日,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和清华大学学生交叉组队进行混双比赛。   本报记者 张梦旭摄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半个多世纪前,中美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用友谊和真诚播撒了友好的种子,成就了“小球转动大球”的佳话。2024年1月4日至8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一行18人访问北京,参加中美青年乒乓球友谊赛等纪念中美“乒乓外交”和纪念中美建交45周年相关活动,续写“乒乓外交”友好交流新篇章。

  

  “乒乓球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语言”

  1月6日上午,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内,加油声此起彼伏。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联合组队,进行多轮次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小小的乒乓球来回穿梭,两国青年通力配合,赢得阵阵掌声。

  潇洒的发球,灵活的走位,稳健的挥拍击球,弗吉尼亚大学学生谢家骏和清华大学学生李嘉懿频频配合得分、击掌庆祝。“虽然是第一次搭档,但我们配合很默契。我中文不太好,乒乓球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语言。”谢家骏说,和中国朋友一起赢得比赛感到十分开心,希望能第一时间把比赛视频发给远在美国的妈妈看。

  弗吉尼亚大学学生米莎与清华大学学生曾加宝组成搭档。在练习环节中,对手朝着米莎的方向打来一记高难度弧圈球,米莎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只听曾加宝喊了一句“我来”,便眼疾手快地冲了过去,挡在米莎前面,接住了这个球。这有趣又温馨的一幕,引来了现场观众的掌声,也瞬间拉近了两个年轻人的距离。“我的搭档一直鼓励我,耐心地指导我握拍、击球。我们一起讨论乒乓球和学业,现在已经成了朋友。”米莎说。

  在中美建交45周年之际,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访问北京,并联合北京市体育局共同举办以“重走乒乓路·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中美青年乒乓球交流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的这场乒乓球友谊赛,便是此次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尽管是临时组队,但乒乓球迅速化解了两国大学生初次见面的拘谨,让他们很快熟络起来,整场比赛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结束。赛后,两国大学生又聚在一起自拍留念,互留联系方式。

  在北京之行中,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还参加了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行的中美“乒乓外交”图片展开幕式、中美跨文化交流与挑战研讨会,并出席了纪念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会,参观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和八达岭长城等。

  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冉婷随团第一次来到北京,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热闹和谐的烟火气息让她赞叹不已。“两国青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是未来美中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回美国后,我会将在中国看到的一切分享给我的朋友和家人。”她说。

  “我的父亲曾是美国驻华使节,我在北京出生,然后随父亲去了上海。”米莎和北京有着特殊的缘分,虽然儿时记忆已十分模糊,但她始终引以为傲,“回到出生地北京,我比其他同学感触更深,像是回家了。”

  “‘乒乓外交’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问中国。一年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回访美国。互访期间,两国运动员受到彼此国家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与热情接待。中美“以小球转动大球”,融化了相互隔绝的坚冰。

  戴尔·斯威里斯和康妮·斯威里斯夫妇曾是美国乒乓球国家队运动员,更是“乒乓外交”的亲历者。回想起1971年首次访华,康妮仍然记忆犹新。“出发前,我的心里一直有些紧张,因为对中国并不了解。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我们,并引用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让我们放松下来。”

  戴尔参加了1972年接待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回访的全程。“我们与中国运动员一起打比赛,一起乘飞机旅行,一起面对观众,对我们来说,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戴尔表示,今天人们依然怀念“乒乓外交”精神,因为它呈现了美中关系中非常独特的一面,“‘乒乓外交’的精神是寻求友谊。期待两国年轻人继续交流互动,续写两国人民友谊新篇章,促进两国关系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乒乓外交’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打开了美中重新交往的大门,我真诚希望今天的年轻一代继续发扬‘乒乓外交’精神,即使我们之间有分歧,但依然可以成为朋友。”康妮表示,“乒乓外交”这样的人文和体育交流项目,可以推动两国社会保持善意沟通,对两国总体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在“乒乓外交”的带动下,体育成为中美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曾征战美国男篮职业联赛(NBA),受到美国人民喜爱。美国篮球运动员吉米·巴特勒去年远赴中国贵州台盘村,实现了NBA与“村BA”的梦幻互动。北京冬奥会期间,中美冰壶运动员赛后互赠徽章、两国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选手摘金夺银后相拥而泣,在寒冬中传递着中美人民友谊的阵阵暖意。

  “当我们有机会见面、交流、分享彼此经验,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共同点。‘乒乓外交’的历史经验证明,虽然美中两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不同,但完全可以相互尊重、和平相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会长白莉娟曾在1972年接待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她认为,推动美中关系重回正轨,需要两国从“乒乓外交”中汲取经验。“希望美中两国共同努力,致力于建立强大、稳定和相互尊重的双边关系。”

  “希望能为美中和平友好作出年轻一代的贡献”

  中美关系要行稳致远,归根结底还是要倾听民意、顺应民心。两国人民往来越频繁,中美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就越坚实,空间就越广阔,动力就越强劲。2023年以来,中美双方积极推动民间特别是青年交往,努力架起更多相知相亲的桥梁,书写更多面向未来的新故事。

  2023年6月,以“传承友谊薪火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在福建福州举办,“鼓岭之友”部分成员等中美各界人士参加。72岁的“鼓岭之友”成员穆言灵说:“鼓岭故事对于中外人文交流,特别是美中人文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2023年7月,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组织美国华盛顿州斯特拉孔市高中师生参加了第十七届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会长庄汉杰表示,这些孩子从中国返回后对中国有了更加客观、全面、真实的认识,“他们希望明年继续到中国参加青少年交流活动”。

  2023年10月底至11月初,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代表团访问中国,他们先后到北京、重庆、云南昆明、广西柳州等地参观考察,同当地民众共叙中美民间友谊。访华代表团中的美国飞虎队老兵及后代表示,行程中许多动人场景让他们印象深刻,今后将继续致力于传承飞虎队精神,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2023年12月,北京大学乒乓球队访问美国,参加在首都华盛顿特区、旧金山、洛杉矶等多地举办的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2周年系列活动。此次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访问北京,让中美两国青年进一步通过乒乓球比赛重温历史、赓续友情。

  弗吉尼亚大学全球事务副教务长斯蒂芬·马尔表示,美中两国在诸多领域有共同关切,两国经济联系紧密、利益深度交融,注定要相互合作。弗吉尼亚大学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贾斯汀说,只有两国人民彼此了解,才能为美中两国合作奠定基础。

  在八达岭长城上,弗吉尼亚大学学生们翻出一张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时在八达岭长城的合影照片。年轻的学生们模仿起老照片里的造型,拍了不少照片。新老照片跨越近53年,但和平友好的信念一脉相承。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吕洁说,“乒乓外交”饱含美中友好人士的智慧,看着前辈们的照片,想象他们当年登上八达岭长城时的兴奋,她和同学们深有感触,“希望能为美中和平友好作出年轻一代的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30日 18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