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让“花经济”持续盛放

发布时间:2024-11-28 06:10:02 来源: sp20241128

  作者:金松月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春日已至,各地独具特色的花朵竞相开放,正是游客赏春踏青的好时节。西藏林芝的山谷桃花、武汉的樱花雨落、北国的杏花片片、江南水乡的金黄油菜花田……伴随着清明假期的到来,“花经济”发展势头正盛。根据文旅相关平台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清明假期文旅预订单量周环比增长超200%;假期赏花游的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上涨超6倍。

  人们对漫山花海心向往之,源于其对疲惫心灵有减压奇效。近期“公园20分钟”效应刷屏网络,侧面印证了人们从被动“精神内耗”的状态到主动“精神内补”的诉求。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疗愈时刻”。赏花不仅提供了情绪价值,也为不少地方致富增收带来了发展机遇。

  如何让“花经济”从“一时春”成为“四时春”?从产业发展而言,不仅要展示其“颜值”,更要挖掘其“产值”——将赏花经济开发为整合区域资源的有力抓手,助力上下游及周边产业乘势发展。例如种植芍药既可观赏也可入药,实现“一花双收”;黄桃花树可赏、果实可食;更不用提花形雪糕、点心以及农家乐等一系列周边经济的兴起所带来的二次消费。丰富消费对象、延长消费链条,“花团锦簇”不仅带给游客视觉盛宴,更是对景区景点、旅行社、采摘户、民俗接待户、乡村旅馆等多主体的全面资源盘活,充分发挥一地的旅游业、食品工业、工艺品制造业等资源的经济功能,为城市旅游、乡村振兴注入了春的活力。

  除此之外,“花经济”的文化附加值亦值得挖掘——武汉大学的樱花名声远扬,离不开学校的学术底蕴与悠久历史;婺源的油菜花田掩映之间,白墙灰顶的徽派建筑别具一格……赏花之外,人们赏的更是其中蕴含的风土人情、历史名人、特色文化。以花为媒,以文化内涵为内核,从物质消费升级到精神品味,“花经济”便有了深耕厚植的基础,与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乱花渐欲迷人眼”,赏花同质化、单一性、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也可能成为制约“花经济”长期发展的原因。规避市场疲乏与花期单一,需做好花卉品种挑选、花期合理规划、创新花卉品种等一系列文章,对于园林景观进行不同季节的延展性创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拓展“花期”。同时,因不少花田在乡间田野,因此做好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质量,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也会使“花经济”常开不败、年年常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乐见“花经济”成为春节游之后再一次的消费“小阳春”,同时也希望充分释放一朵花的潜力,提高游客体验,让“一时春”能够成为“四时春”。(金松月)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