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发布时间:2024-11-18 21:45:30 来源: sp20241118

  形成新的时代特色与优势

  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知新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需要代代传承,也需要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当前,我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在以数字化促进文化发展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抓住数字化机遇,不断深化拓展数字赋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更有力支撑。

  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化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分门别类地进行数据化整理,加强文化数据的供给与集成,努力建成分布合理、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大数据体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传播。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古籍整理研究水平,发挥各创新主体积极性,做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普查征集、典藏展示宣传、研究交流等工作。创新文化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提升文化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培育壮大文化数据服务产业。处理好文化数据要素市场化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的关系,为推动文化产业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价值链协同做好基础工作。

  坚持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并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供强大动力。可聚焦文化创新,坚持应用牵引,推动数字文化产品生产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内容生产与传播手段现代化。完善高质量文化产品内容产出机制,发展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等新业态,大幅提升数字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质量。持续强化大众创作的主体意识、内容创作的时代意识、产业发展的未来意识,拓展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新数字文化产品传播模式,推广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不断开创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局面。比如,山东推出的“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数字化呈现泰山日出、黄河入海等景观,为游客提供了新应用、新场景、新体验。

  促进科技、艺术、产业等融合创新。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要积极引导鼓励文化企业运用数字技术,促进科技、艺术、产业等融合创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顶层设计,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加大具有中华文明标识功能的文化要素的数字化传播力度,更好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文明程度、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作用。强化数字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积极推进相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一方面,创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方式,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面向文化产业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加大科技产业界与文学艺术界、社会科学界的联系,推广特色应用技术与场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形成特色与优势。(人民日报 张艳梅 作者为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