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4:30:27 来源: sp20241130
【光明时评】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合理利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积极开发森林康养、生态观光、自然教育等生态旅游产品。高质量推动国家公园建设,不仅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持续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而且能够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发展生态旅游,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并提升人民福祉,实现“生态共富”。
我国国家公园是由国家主导,旨在实现跨区域、流域、水域、山域等自然生态规划保护和管理利用,因此应当注重优化顶层设计。在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中,首先要做好生态旅游区域空间管制,合理有效地划分功能分区,针对不同功能区实施差别化管理。要编制生态旅游专项规划,根据不同地区实际,制定符合现实和未来发展需求的生态旅游规划。依托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需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将保护优先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和保障。生物多样性、生态原真性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根本,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不矛盾的,因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人类活动的干扰,严格执行生态保护措施是实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要确保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自然遗迹的完整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充分发挥各类自然资源的潜在价值,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教育、生态旅游、自然生态体验,对于国家公园内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区域实施严格保护、禁止开发;另一方面,在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应科学评价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科技手段,提高生态保护效能,基于国家公园建设目标,明确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强度和规模,实现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在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状况下规范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周边社区群众“生态共富”带来新机遇、新动能。
国家公园从普通的观光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化,必要条件是建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基础和科研科普基础等要素支撑体系。要在生态安全评估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完善的基础服务、公共信息、生态环保、标识标志、安全保障等服务体系,设施的建立完善要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为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实现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要与生态旅游路线相适配,专注于培养能够承载生态旅游业态的高级专业向导,逐步建立专门的职业资格体系,增强国家公园解说系统的科学性和普适性,切实提高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此外,积极开展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科研科普工作。自然生态瑰丽之地常常位于山川险峻之处,要保障绝对的生态安全和人身安全,需要未雨绸缪,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为科研科普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公园内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既是本地居民的生存家园,也是各类动植物的生长乐土,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要突出“生态为民”“生态共富”的价值导向。系统核算国家公园内生态旅游服务价值。基于人与自然价值共创的特征,从供给侧的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成本、人力劳动投入,需求侧的市场需求、市场潜力、消费意愿、消费能力进行价值核算,探索体现市场规律的生态旅游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价值核算体系。建立并完善各利益主体的协调与整合机制,积极促进国家公园内生态旅游产品交易。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实现旅游项目定价的科学化、合理化,探索特许经营权制度,促使生态旅游满足国家公园保护目标和公众需求。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征程中,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之态建立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的纽带,开创建设美丽中国新局面,共同绘就美丽中国绚丽画卷。
(作者:贾振立,系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玉溪师范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