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1:47:49 来源: sp20241115
在当前经济面临不少困难的背景下,中国制造“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2023年“新三样”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9%,高于整个出口增速29.3个百分点,更是推动中国稳居全球汽车制造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第一大国,令世人对“中国制造”刮目相看。
从起步就落后世界的“短板”,到如今引领世界潮流的“长板”,变化可谓天翻地覆。闯关破障取得的成果,方见真章。
首先,依靠科技创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量变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质的飞跃,要有毅力有耐心。
中国汽车业一度想“以市场换技术”,却只能跟随发展,合资品牌同款车型往往成为全球价格高地。然而,经过十多年努力,靠抓住电动汽车、智能网联等“弯道超车”机会,国产电动汽车以技术创新迎来爆发式增长,变为全球性价比高地,中国乃至世界消费者获益。
看看这布局这场景:广州珠江畔,7500亩的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内一片繁忙,以整车厂为核心,可实现10公里内电池、电控、底盘、车身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上海外高桥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新年第一天,“久洋吉”号汽车滚装船载着3600辆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远赴墨西哥。
抚今追昔,不由得感慨万千。与之类似,当年欧美太阳能发电技术和应用都遥遥领先,如今中国太阳能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成为全球产业主导者。
古诗云:“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如果说,产业升级是“长安”,创新驱动就是“马蹄”。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中国创新指数已从2011年全球第29位上升为2023年第12位。势已起,大可为。持之以恒,创新驱动的效果将愈发显现。
其次,体制机制优势是我们培育新动能的独特法宝,要有远见有胆识。
推动自主创新,作为“有形的手”,政府发力引导非常关键。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独特优势所在,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源泉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往往弱不禁风,政府加大了引导、扶持力度,呵护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诚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些磨砺甚至挫折,有的企业折戟沉沙也在所难免,但最终效果不仅达到甚至超出预期。
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信息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十三五”初期的8%左右,已经提高到“十四五”中期的超过13%,2025年有望超过17%。新动能持续发力。
最后,在困难中更要抓住机遇向前奔跑、向上突破,要坚定要行动。
要说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哪个国家不难?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有可能轻而易举么?回首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我们在重重困难中抓住了一次次机遇,实现了一次次飞跃。
又踏层峰望眼开。尽管困难很多,但优势更在积累。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有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和精气神、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有力支撑,只要找准方向、发挥优势、锲而不舍,发展的新局面就会不断得以开创。(记者刘铮)
(责编:乔业琼、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