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交付这一年:30家房企交出390万套

发布时间:2024-11-17 01:18:12 来源: sp20241117

  当下,“保交付”不仅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热门话题,更是房企们追求的核心目标。6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企业财报、公开披露整理统计,30家典型房企在过去一年合计交付量达到近390万套,整体保交付工作成果斐然。交付力,这一过去可能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的指标,如今已成为衡量一家房企综合实力和信誉度的重要标准。作为“保交付”的主力军,房企投身“保交付”,既是行业的底线要求,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30家房企交付量近390万套

  自2022年7月首次提出“保交付”工作任务以来,交付力已经成为展示房企兑现力和经营力的重要窗口。强有力的政策、金融支持之下,2023年房地产行业整体保交付工作成果卓然。据住建部数据,截至2023年末,350万套保交付项目已实现交付超300万套,交付率超过86%。

  在交付量的贡献上,头部房企占有主导地位。根据企业财报、公开披露整理,30家典型房企2023年合计交付量389.74万套,其中碧桂园、融创中国、万科、保利发展、绿地集团、中海地产这6家房企的交付套数均超过20万套,占30家典型房企整体交付量的50.55%。

  如碧桂园2023年的交付量达到60万套,融创中国和保利发展的交付量均超过29万套,万科、绿地集团和中海地产的交付量分别为28.9万套、28万套和20万套。

  一些出险房企在交付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例如,金科股份2023年交付14.5万套、旭辉控股11.8万套、中梁控股10.8万套、世茂集团9.1万套、龙光集团5.3万套。

  “保交付”工作的关键在于金融体系的支持。2023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加速推进一系列“保交付、保民生、保稳定”的举措,1月央行新增1500亿元保交付专项借款投放,加上2022年下半年投放的2000亿元,累计已推出3500亿元保交付专项借款,同时提出设立2000亿元保交付贷款支持计划,以及加大保交付专项借款配套融资力度、强化保交付司法保障等相关举措。

  考虑到部分房企长期风险待消化,需要时间逐步解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还联合发布通知,将“金融16条”中两项有适用期限的政策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底,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企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付金融支持。同时结合保交付工作需要,将2000亿元保交付贷款支持计划期限延长至2024年5月底。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规划层面,若资金仍无法平衡,可考虑调整容积率和规划条件,以增加后续货值体量,从而通过销售偿还债务。若仍无法解决,最终需由开发商承担保交楼主体责任,并承担无限责任。在政策扶持方面,可通过调整规划条件、利用保障房和拆迁安置房等手段以及实施跨区域平衡等方式,为房企保交付提供有力支持。

  亿翰智库研究中心总经理于小雨认为,房企保交付的首要任务是将企业风险债务与项目债务风险进行严格区分,确保企业债务不得通过项目索取。在此基础之上,需保持项目之间的封闭运转,确保资金后进先出,优先处理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债务。对于前期发生的、与项目无关的债务,应采取防火墙措施进行搁置处理。

  从保交付到交付流程体系化

  “保交付”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其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对房屋交付质量的日益关注。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成熟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交付质量成为购房者选择房企的重要考量因素。

  虽然在2023年多家房企交付规模创纪录,但挑战还在继续。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惠妍在2024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保交付仍是碧桂园“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2024年,碧桂园预计交付量超48万套,仍然是天量的交付任务。公司上下要从资金、资源以及个人状态上做好充分准备。

  旭辉集团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在可能面临更多困难的情况下,公司仍将竭尽全力冲刺交付8万套物业单位的品质交付目标,预计建安成本等各项开支合计超过300亿元。

  融创中国同样在财报中披露,2024年将继续积极承接保交付支持政策,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争取完成超过20万户交付目标。

  可以看到,主动披露“保交付”成绩单已成为各大房企的既定动作。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4月底,已经有多家房企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保交付”成绩单,包括融创中国、金科股份、新城控股、雅居乐、远洋集团、旭辉控股等。

  2024年一季度,融创在34个城市交付53个项目,超3.9万套;新城控股一季度交付2.1万套;金科股份于一季度交付面积171万平方米,交付套数9681套;旭辉控股在一季度于全国20城25个项目交付超1.1万套新房,3月单月交付约4700套新房。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高质量发展背景之下,除按时按质交付外,一些房企还开始搭建起交付流程体系。从风险管控、品质标准、过程管控、服务跟进等多个维度,形成一套覆盖交付前、中、后全周期的标准化动作流程。

  例如,龙湖2022年提出全新“龙湖智善交付体系”,依托“集团—地区—项目”三级品控体系,通过覆盖项目全周期的300余个品质关键点打磨和100多个不同层级的检查诊断,龙湖实现了项目从开工到交付的360°建造监管。

  此外,还有融创的“归心交付体系”、美的置业打造的交付品牌“橙意家”、金科推出的“心悦交付白皮书”、旭辉制定的“悦心交付”体系、远洋集团所打造的“远洋在线交付系统2.0”、中南置地推出的“美好立方”服务体系、禹洲集团制定的“美好交付”体系……虽然每家房企的交付体系各有不同,但都覆盖了交付前的“强管控”、交付中的“重体验”、交付后的“长运营”等多个维度,是一个全周期、多节点的服务过程。

  “白名单”助力房企保交付

  为“保交付”护航,政策端仍在接续发力、不断加码。2024年1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共同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提到,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协调机制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企业资质、信用、财务等情况,按照公平公正原则,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

  “白名单”政策的出台,为当前正全力以赴保交付的房企注入强大动能。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保交付专项借款项目总体复工率达到99.9%。保交付工作的顺利推进,带动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进度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约10亿平方米,增长1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2亿平方米,增长17.2%。

  截至2024年4月,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建立省级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直辖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各地推送的“白名单”项目中,有1979个项目共获得银行授信4690.3亿元,1247个项目已获得贷款发放1554.1亿元。

  以河南为例,2024年2月初,河南省率先发布首批包含600个项目的房地产“白名单”,为金融机构精准投放信贷提供了重要依据。截至3月31日,215个项目通过授信审批,居全国第一位;已授信审批金额450.53亿元,占银行评估融资需求的97%,与融资需求相匹配,均居全国第三。

  民营房企项目在这轮政策中获得较多扶持。例如,广东辖内银行机构共为两批次307个“白名单”项目授信933.77亿元,已提供融资392.88亿元,民营房企项目数、授信规模占比分别达到93.16%、87.63%。

  随着“白名单”工作的持续推进,房企融资困境得到缓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25689亿元,其中国内贷款4554亿元,下降9.1%,降幅较1—2月收窄1.2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国内贷款降幅收窄,这与协调机制“白名单”融资政策的落地有直接关系。

  “房地产企业国内贷款降幅收窄,这与‘白名单’融资政策的落地有直接关系。”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截至5月16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建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商业银行审批通过了“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接下来“白名单”措施建议进一步完善,健全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制度,使更多项目进入“白名单”,应贷尽贷。再者,抓紧推动后续批次“白名单”项目融资落地,持续对房地产项目融资给予支持。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