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新知新觉)

发布时间:2024-11-18 21:06:04 来源: sp20241118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只有加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才能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主席向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致贺信时强调:“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将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这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已经形成。我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科技创新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力量。

  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在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10多年来,中国同共建国家加强科技交流和知识分享,不断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积极开展重大科技合作,共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8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员单位达58家。截至2023年10月,中国与50余个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0余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面向东盟、非洲、拉美等区域建设了9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支持逾万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和管理人员1.6万余人次。“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等各类合作机制集中涌现,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

  循大道,至万里。科技创新必将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第五项就是推动科技创新。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在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中国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倡议包括坚持崇尚科学、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平等包容、团结协作、普惠共赢等具体内容,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好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中国方案,也必将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东华大学)

  任春光 杨小明

  (人民日报)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