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7:10:26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从第二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术论坛获悉,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将启动“共同愿景”——亚洲遗产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推介项目,以此讲好交流互鉴的遗产故事,传播人类多元文化的世界声音。
该论坛于11月17至18日在京举行,以“人与自然的当代关系:共存、互鉴与可持续”为主题,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致辞。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供图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指出,中国在世界遗产国际合作方面进行的积极实践,充分彰显了大国责任担当。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积极践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携手相关企业和基金会等设立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先后开展了“亚洲文化遗产教育合作网络”等项目,资助了“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联合考古”等项目。他表示,下一步将公开征集亚洲基金标识,启动“共同愿景”——亚洲遗产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推介项目,并诚挚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北京大学以及各位学者指导、支持和参与,共同努力构建社会力量参与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合作网络,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美美与共贡献力量。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项目专门会议现场。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供图论坛期间,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围绕即将启动的“共同愿景”——亚洲遗产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推介项目和标识(logo)征集举行专门会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王莹介绍项目情况,UNESCO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剑葳、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考古团队首席科学家詹长法、复旦大学教授杜晓帆、东南大学教授董卫、中山大学教授张朝枝、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心源,以及来自巴基斯坦、比利时、赞比亚等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项目给予赞许同时提出宝贵意见。该项目将主要围绕但不限于亚洲地区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或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遗产,遴选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有关优秀案例,讲好交流互鉴的遗产故事,传播人类多元文化的世界声音。
论坛嘉宾合影。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供图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基斯坦、比利时、赞比亚、哥伦比亚,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教科文组织各相关二类中心与教席的与会学者就“世界遗产发展趋势”“考古遗址类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关系”“村落与文化景观类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历史建成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以及“自然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六个专题开展深度交流。论坛还召开了青年论坛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邀请从事遗产研究的青年学者、博士生以及来自故宫博物院、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九寨沟等十处世界遗产地的管理者,发布、讨论最新研究成果,分享遗产保护与管理经验。(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