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3:44:00 来源: sp20241123
伊万(左)在海信南非工业园冰箱工厂工作。
阿纳曼作为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巴斯卡(右)与中国同事做生产前的设备调试。
阿洛生活照。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等推动下,中非经贸合作日趋紧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与非洲市场共同成长。这些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本土人才,改善了非洲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
多位中企里的非洲“骨干”向记者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他们说,中国企业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从车间学徒成长为技术能手”
早晨7点45分,位于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人福非洲药业厂房忙碌了起来。37岁的巴斯卡正在对车间员工进行点名,并根据当天生产计划做人员调配。8点整,车间开工,巴斯卡开始巡查各生产岗位,确保生产操作按规范进行。
今年是巴斯卡在这家中国药厂工作的第9年。9年间,他从车间操作工做起,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一步步升至中层管理岗位。
2015年1月,人福非洲药业在巴马科建成投产,这是中非发展基金与人福医药集团在马里合作建立的第一家本地化药厂,也是西非地区建设标准最高的现代化药厂之一。
那年,中专学历的巴斯卡正在建筑工地打零工。不仅工作辛苦,收入也不稳定。得知家附近的人福非洲药业正在招募本地员工,他第一时间报名应聘。经过公司组织的技能和语言等培训,他成为药厂的一员。平时,在车间,他抓住一切机会钻研设备操作技术、学习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努力用中文和中方员工交流。经过多年工作积累和业务实践,巴斯卡逐渐成长为一名懂技术、会中文的管理人员。
如今,药厂里像巴斯卡这样的员工有近200人。许多生产操作岗位和基层管理岗位都由本地人担任。人福非洲药业投产后,不仅帮助当地逐步实现药品“马里造”,还带动了本地纸箱、印刷等相关行业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新的就业需求。
“来这里工作前,我经常要为食物的问题担忧。来这里工作后,我的收入稳定了,每年还有增长。我不用再担心温饱问题,还购买了冰箱、电视、缝纫机等家用电器。”巴斯卡说。
在海信南非工业园,伊万也有一段从学徒到组长的成长故事。
海信南非工业园位于南非开普敦市亚特兰蒂斯地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之一。2013年,得知刚建成的海信南非工业园在招聘冰箱工厂职员,正处于失业低谷的伊万想试一试。“当时,我身边的朋友都在讨论这个新工业园,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伊万说。
通过面试选拔后,伊万成为冰箱生产车间的一名学徒。他十分珍惜这个工作岗位,跟着中方工程师认真学习冰箱原理与制造工艺。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总是认真地向“中国师傅”反复请教,并尽己所能帮助其他工友。几年后,伊万脱颖而出,成为车间骨干。
2018年,工厂进行技术改进,一批新设备投入使用。为了能尽快操作好新机器,那段时间,伊万每天都会利用午休时间,认真总结工程师上午提及的操作要点,从上料工位到数据录入,详细记录每一个步骤。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伊万逐渐掌握了新设备的操作要领,成为能独立完成作业任务的专业熟手。
在海信南非工业园工作了11年,伊万已成为冰箱工厂钣金组组长。“11年前,我对冰箱一无所知。现在,我可以讲出关于冰箱的一切。”伊万说,“从车间学徒成长为技术能手,海信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也帮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方向。”
“中企带给我归属感、成就感”
马路笔直宽敞,工厂灯火通明。走进尼日利亚经济首都拉各斯东南部的莱基自贸区,一座座标准化厂房映入眼帘。
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2006年启动,由中国企业和尼日利亚拉各斯州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西非地区规模最大的自贸区之一。多年来,许多非洲青年人加入自贸区的中资企业,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今年35岁的阿纳曼来自加纳,目前在莱基自贸区担任朗昇电气自贸区公司董事总经理。他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
阿纳曼曾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留学,取得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学士和博士学位。留学期间,阿纳曼认识了现在的老板,愉快的交流让他萌生了到中国企业工作的想法。
2016年,阿纳曼加入哈尔滨朗昇电气,作为派驻尼日利亚的代表,负责公司在莱基自贸区的业务。几年间,他从职场新人,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公司高管。他运用中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学习制定和执行高效的企业政策,帮助公司实现了运营效益。
阿纳曼介绍,朗昇电气主营配电设备生产制造,产品包括开关柜、变压器和移动变电站等。入驻自贸区多年来,企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教会了本地员工不少实用技术。
“发挥专业特长为公司发展作贡献的同时,还能帮助非洲同胞解决生存问题,这让我很有成就感。”阿纳曼说。
在自贸区中企“AILIPU”工作的阿洛,也与中国缘分颇深。
阿洛出生于尼日利亚。父亲是工程师,母亲经营一家小商店。阿洛曾在中国留学、工作过9年,做过行政、国际营销等工作。“我喜欢中国企业的工作氛围。中国人思维敏捷、为人处世很有智慧。他们的拼搏和创新精神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阿洛说。
2023年,阿洛加入“AILIPU”,从事市场营销。在这里,阿洛遇到了许多热情友好的中国同事。“他们向我介绍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互联网营销技巧,还手把手教我运用电脑软件。这些技能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对我提升职业竞争力很有帮助。”她说。
工作1年来,阿洛成长迅速。谈起自己所在的公司,她用了“大家庭”一词。“中企带给我归属感、成就感。希望在这个大家庭继续努力,获得职业发展。”阿洛说。
“希望非中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不少非洲员工表示,在中企工作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伊万近些年不仅事业发展顺利,还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也在海信南非工业园的工厂工作。两人一起用工资收入买了房子和小汽车。如今,夫妻俩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得益于不错的收入,我们的孩子也有了相对较好的物质和教育条件。”他说。
在伊万眼中,中国企业投资建厂、带动当地发展,早已成为自己家园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带我们学习新事物,让我们施展才干,帮助我们树立自信,让生活更美好。”伊万说。
巴斯卡也有同样感受。“中国企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不仅是我的个人体验,也是很多本地员工的心声。”他说,“在中企就业,我们不仅有了稳定收入和有尊严的生活,还有了面向未来的希望。现在,厂里每一位本地职工都意识到了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大家都希望通过学习和劳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双边投资、产能合作、数字经济、国际物流、人文交流持续开展,中非各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展望未来,多位非洲员工许下了美好心愿。
“非中合作传递了发展的希望。”阿洛说,“真心盼望我的国家能抓住机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促进产业升级,让人民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
“感谢中国企业带给我的好平台,也感谢莱基自贸区这片投资沃土让我们的公司在尼日利亚生根开花。希望非中合作结出更多硕果,也期待更多中国优秀企业把先进管理经验带到非洲、造福非洲。”阿纳曼说。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