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9:43:45 来源: sp20250101
杜婕在检测电机转轴尺寸。 夏伟雄摄
郭凯在安装调整装载机的摄像头。 王延军摄
未晓朋(右)向同事讲解焊接技术。 受访者供图
劳动创造价值,技能点亮人生。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从川流不息的港口码头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从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到集智攻关的创新一线……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用奋斗成就梦想,辛勤付出、开拓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近日,记者采访了3名优秀的青年技术工人,他们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劳动者乐章。
——编 者
郭凯:
“在毫厘之间下足功夫”
晨光熹微,海风阵阵。一大早,郭凯就早早来到青岛港码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85后郭凯,是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分公司流机队队长助理。他所在的流机队,主要负责铁矿石等大宗干散货卸船作业中的清舱工作。在矿石卸船作业中,驾驶装载机清理船舱边角货物是一项技术活,装载机司机操作技术越高超,需要人工清理的活越少,卸船效率就越高。在流机队,提起郭凯的装载机驾驶技术,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凡是郭凯清过的舱,很少留余料,既可以节约大量人力,也能大大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
高效率的背后,凝聚着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持续付出。“在毫厘之间下足功夫,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港口装卸作业提质增效。”郭凯说。在驾驶装载机时,坐在驾驶室里,人的视线容易被铲斗挡住,铲斗与舱壁之间的距离只能靠手感和经验来判断。离得太远,就刮不干净舱内的矿石;离得太近,又容易剐蹭舱壁。为了实现“人车合一”的效果,郭凯专门设计了驾驶装载机对着气球穿螺丝帽的高难度动作,每天练到手腕酸胀才肯罢休。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郭凯已经可以将铲斗和舱壁的距离控制在毫米级,他总结的装载机清舱“柔性操作法”也在青岛港获得推广。
今年4月,一艘装载了铁矿石的货船抵达青岛港。当时正赶上下雨,铁矿石被雨水浸湿后粘连度大大增加,装载机轮胎也频繁打滑,给清舱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流机队的同事们轮番上阵,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仍然很难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任务。紧急关头,队长想到了郭凯。接到电话,郭凯二话不说就赶到了现场,在综合分析船舱排水、货物特点、流程衔接等方面情况后,对作业方案作出了针对性调整。
前进、取料、倒退、转弯、堆料……郭凯和同事们全神贯注、鼓足干劲,一台台装载机高效运转,各个环节衔接顺畅、配合密切。最终,大家比计划时间提前1小时完成了任务。
近年来,随着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推进,郭凯深刻感受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性。“传统的清舱作业需要深入舱内,作业存在风险,且持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我一直在琢磨,能不能只让机械进舱,通过远程控制完成作业。”郭凯说。为了解决无人清舱装载机数据的稳定性问题,他白天下至深达20米的船舱,采集大量关键数据,晚上与团队成员进行汇总分析,在装载机攻关调试阶段,郭凯在现场坚守了3个月,几乎每天都干到深夜才回家,仔细分析每一处可能存在的异常和缺陷。经过不懈努力,郭凯和同事成功实现了装载机的远程控制清舱作业。此后,他和团队同事又相继完成了清扫车、挖掘机的自动化改造,为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九大机种自动化改造顺利投产装上“智慧芯”。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这些年,郭凯获得了很多荣誉。“我相信勤能补拙、熟能生巧,不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坚持付出,总有一天能够做好。”郭凯说,“这些年,我能深切感受到技能人才发展的路径更加宽广,我们青年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越来越强,也更有干劲了。我将继续立足岗位钻研技能、精益求精,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
未晓朋:
“把焊接技艺传承下去”
眼神很坚定、手心有老茧,这是未晓朋给人留下的突出印象。1987年出生的未晓朋是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连云港项目部焊接负责人,已经在焊接领域耕耘了近20年。“一道道的焊缝,就是见证我成长的印记。”未晓朋说。
在参与核电项目建设之初,未晓朋为了更好地掌握焊接技术,几乎每天都泡在焊工培训中心,翻阅焊接书籍,抓紧时间操练。由于长时间被弧光照射,他脸上的皮肤被弧光炙烤得开始脱落,眼睛一到夜晚就控制不住地流泪。“但我觉得只要能练好技术,这些付出我都心甘情愿。”未晓朋说。
“慢一些,认真一些,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在遇到焊接难题的时候,未晓朋总会耐住性子,不厌其烦地琢磨方法、反复实践。“虽然过程很煎熬,但心里总有那么一股支撑自己‘一定要焊好’的劲头。”在跟自己较劲的过程中,未晓朋不仅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等焊接方法,还练就了特殊位置焊接和异种钢焊接等“焊接绝活”。
核电站运行期间,高辐射、高流速、高温、高压的介质日夜不息地从主管道中流过,主管道也因此常被业内人士称为连接核电站“心脏”的“主动脉”。由于主管道连接了许多重要的设备,在管道内部施工时操作空间小,焊接工艺标准非常高,难度极大。
回想起参与田湾核电工程主管道焊接施工的经历,未晓朋记忆犹新。为了保证焊接质量,解决该主管道难焊接、易返修的问题,未晓朋反复练习,熟悉焊材性能,摸索出一套实用的焊接方法。在进入主管道内部施工时,由于需要采取蜷缩姿势焊接,再加上焊花带来的高温炙烤,身材高大的未晓朋常常汗如雨下。“但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乱动,一旦动作变形可就前功尽弃。”未晓朋说,在完成焊接工作、将工号刻在主管道上的那一刻,所有的疲劳和紧张都消失了,“刻上自己的工号,就把自己和主管道紧紧地联系在了一块。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
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未晓朋还搞起了发明创新。他发明的“小管组对器”,让待焊接管道的对口被固定起来,无需多次调整;实践并推广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法”,让工作效率提高近3倍;他不断创新焊接技术并进行应用推广,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焊接作业的效率、质量和稳定性。
这些年来,未晓朋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他在带团队、教徒弟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学技术不要怕苦怕累,一定要脚踏实地,要敢于去挑战困难。”未晓朋在培养焊接技能人才时,不仅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而且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让大家能够学到真本领,快速成长。截至目前,未晓朋已培养出成熟的焊接技能人才200多人。“我要把焊接技艺传承下去,把心中对于安全的敬畏和承诺传递下去,培育出更多青年焊接技能人才。”未晓朋说。
杜婕:
“技能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灵活的手指在数控车床的按钮上快速跳动,一番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后,杜婕按下启动键,车床开始了加工。今年35岁的杜婕是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牵引电机车间转轴班数控车工,也是公司的资深技能专家。
杜婕大专毕业后就进入了车间工作,一开始被安排在普通磨床岗位。出于对数控车床的兴趣,她下了班就去观察车工师傅如何操作。没过多久,杜婕就被调到了数控车床岗位,开启了她在数控加工领域的工作生涯。
“师傅常对我们说,一丝之差,优劣分家。”回忆起成长之路,杜婕特别感激师傅文照辉的指导帮助。文照辉是全国技术能手,也是公司内有名的技术骨干,对工作的要求非常高。杜婕仔细记下师傅的一个个操作步骤,抓住各种机会进行实践练习,下了班还不忘扎在书堆里学习理论知识,日积月累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数控操作是个技术活、细致活。我们生产的电机转轴,关系到列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丝毫的偏差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缺陷。”在对卓越品质的极致追求下,杜婕养成了有条理、能吃苦、耐得烦的工作习惯。一次,在加工动车组电机转轴中心孔时,转轴发生毫无规律的轴向位移,位移量最高达到了0.5毫米,而转轴平面度的设计要求仅为0.01毫米,位移量远远超出了规定范围。正当同事们有些不知所措时,杜婕站了出来。她利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一步一步开展分析与排查,终于找到了症结点,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因为工作细致认真、技能水平高超,杜婕近年来参与到越来越多新产品试制项目之中。2021年,雅万高铁动车组电机项目进入试制生产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公司的整体制造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牵引电机转轴的加工中,面对标准极高的设计指标与精度要求,班组一些同事出现了畏难情绪。杜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给大家鼓劲打气,讲述未来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她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制定合理的工艺路径,并针对加工设备的性能编制数控程序,反复进行加工试切与试验,最终成功通过该产品的首件评审,从而为后续的批量生产铺平了道路。
近年来,杜婕一直专注于用匠心打造精品,参与了CR450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雅万高铁动车组牵引电机、“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牵引电机等重大项目技术攻关,有效保障项目产品成功试制和批量交付。杜婕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产业工人,我们不仅要有绝技绝活,还要学习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持续进行技术提升。”
“技能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我期待有越来越多优秀的青年技能人才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在生产一线努力拼搏、成长成才、展示风采。”杜婕告诉记者,她还担任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聘讲师,参加校企合作的各类教学活动,努力把自己的工作经验、知识分享给更多年轻人,“我要不断学习总结提升技能,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4日 05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