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文博领域代表委员建言如何让文物更好“说话”

发布时间:2024-11-02 01:18:59 来源: sp20241102

   中新社 北京3月6日电 题:文博领域代表委员建言如何让文物更好“说话”

   中新社 记者

  一年来,从四川三星堆的青铜纵目面具到江西景德镇的“无语菩萨”,从浙江良渚古城到河南殷墟遗址,民众在各类博物馆、文物遗存间轮番“打卡”。如何让文物更好“开口说话”,惠及大众?如何以文物遗存赋能文旅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

  让博物馆会“说话”

  河南殷墟博物馆新馆已经开门迎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表示,与老馆简单文物陈列相比,新馆造型是青铜鼎,连门把手、内饰图案、迎宾文字都充分发挥殷商文化元素。三楼专题展展出甲骨主人的“朋友圈”,“音频交互装置呈现亚长墓出土3件铜铙的测音成果,让3000年前的声音绕梁于今”。

  “未来一年或两年,我们会把重要文物放在‘精细考古实验室’室内清理,观众通过外面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里面的工作场景。”何毓灵说。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  中新社 记者 李超庆 摄

  全国政协委员、民族文化宫副主任们发延表示,近年全国各地积极探索让文物“说话”,但对文物古籍内涵挖掘阐释力度不足、展示传播形式有待丰富创新。他建议,加强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沉浸式体验等服务。

  一部手机“接千载”

  “要加强文物数字化标准建设和文物数字资源共享。”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说,目前研究院推出了“云游敦煌”小程序、“数字藏经洞”等,在“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一部手机游敦煌,就可以思接千载”。

  “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制定颁布统一的文物数字化标准,从采集、整理、存储、加工、使用全流程纳入标准规范,让数字技术更好助力文物‘活起来’。”汪万福建议。

  青少年观展更友好

  今年春节,南京市博物总馆旗下的六朝博物馆,以龙年主题迎接游客,吸引不少放寒假的青少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介绍,该馆结合馆藏文物和南京文化,创新设计了“探秘六朝”等数十个社会教育和研学课程,“带着六朝文化深入社区、学校近距离宣传。”南京市博物总馆旗下7家场馆去年开展社教活动1781场。

  “文物研学”火热也让宋燕发现了新问题。“博物馆的展陈设置、灯光明暗度、展柜高低,以及解说词的内容不完全符合小朋友的需求。”对此,宋燕建议制定“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参考标准。“展览可以3D打印部分展品形象,提供给盲校孩子触摸展品的机会,优化‘小讲解员’志愿者项目等。”

  以文物为轴兴文旅

  一年来承包众多网友头像的“无语菩萨”,来自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很多人过去一度认为景德镇的意义只在于生产瓷器,但随着发展理念转变,如今当地多了绿地和公园,曾经的黑烟囱则成了文创产业园的新地标。

夜色下的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游客漫步街区中。(资料图) 刘力鑫 摄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建议,建设景德镇文物保护专区,进一步做好景德镇老城区里弄肌理的保护工作。可建设古瓷片交易中心、文物商店,当代陶瓷艺术版权交易中心等,制定符合景德镇未来产业、社区、文保的发展规划和路径。

  何毓灵则期待,殷墟博物馆新馆和已有的殷墟宫殿区、殷墟王陵区,及在建的考古文旅小镇形成互补和互动,“让我们能够一边考古、发掘研究,一边充分地展示并且活化利用,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展示链和信息链”。(完) (执笔:苏碧滢 参与记者:阚力 丁思 张素 李晗雪)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