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21:51:10 来源: sp2024110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
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会议指出,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对做好经济工作重要经验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议提出的这“五个必须”,总结规律,启迪未来。
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
综合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中既有短期问题,也有长期问题。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有助于我们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支持政策,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进一步提振信心,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政策取向备受关注。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智库研究室主任冯煦明表示,会议明确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指导原则。要在“稳”的基础上推动“进”,也要通过“进”来实现“稳”。“先立后破”的先后顺序尤为重要,适用于新旧动能转换,也适用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通过把握好这些辩证关系,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围绕明年的财政货币政策,会议作出部署。
冯煦明认为,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大支出规模、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同时,将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说,货币政策将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统筹运用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工具,精准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有助于避免不同政策相互冲突或导致‘合成谬误’,也更有助于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冯煦明说。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围绕明年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提出9项重点任务。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首位。
专家认为,会议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问题,释放了以科技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的鲜明信号。
2023年6月29日,在山东省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微电产业园,工作人员在生产滤波器。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说,创新引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发展核心技术,进行价值链升级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就是要突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着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会议鲜明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抓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引领产业发展的方向。盛朝迅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将有利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形成新产业新动能。
一批风电叶片在江苏盐城港射阳港区码头等待运输(2023年9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稳住重点产业链,支撑经济发展大盘。会议明确“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一系列举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一方面,要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提升产业完整性;另一方面,要着力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
2023年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这是参观者在达闼展位与柔美人形智能服务机器人互动。新华社发(李心怡 摄)
统筹谋划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在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的同时,明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时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当前,国内总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受到制约,需要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李承健说。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拍摄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现场(2023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会议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出系列部署。
专家表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有利于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需求,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
会议指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此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部署,释放出通过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重要信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负责人说,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3%。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市场预期与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抓紧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政策合力正在加快发挥作用。
2023年6月8日,观众步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数字中国主题展区。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会议作出系列部署。
2023年11月23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丝路电商馆,跨境电商进行直播销售。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庄芮说,要不断推进外贸和产业领域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深耕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外贸提质增效,从而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更好地发挥外贸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会议强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以高质量发展来吸收和化解重点领域的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才能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会议从多个方面对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要求。
会议着重提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日前表示,既要管“有照违章”,更要管“无照驾驶”。金融监管总局将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机制和兜底监管机制,确保一切金融活动特别是非法金融活动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担责。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的同时,也强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在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方面,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多项部署事关民生大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会议对明年工作的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要方面。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宜居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等,都代表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要求。
2023年8月10日,游客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城杨村的溪流玩耍。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冯文猛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部署表明,必须在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2023年4月2日在深圳市龙华区元芬村拍摄的改造后的青年公寓外立面。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会议提出,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当前我国正处在恢复经济的关键阶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总方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必要原则。”冯文猛说。
会议强调,“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专家表示,党中央对人口发展形势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相关政策出台,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持。
文字记者:齐中熙、陈炜伟、申铖、张辛欣、高敬、魏玉坤、吴雨、潘德鑫
海报设计:姜子涵
编辑:齐中熙、陈斌、郑雅宁、侯帮兴、郭洁宇
统筹:何雨欣、周咏缗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