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乡村特色产业(乡村行 看振兴)

发布时间:2024-11-27 21:30:44 来源: sp20241127

  竹林随风摇曳,清涧山间流淌。冬日下午,江苏省宜兴市湖公式镇洑西村,村民易和生从房前屋后的乌饭树薅下3斤树叶,榨出绿中带紫、清香扑鼻的汁液,泡进糯米中。静待一晚,蒸熟晾干,就成了黑亮亮的江南特色乌米饭。

  “一斤乌米饭卖5元。”58岁的易和生种了半辈子稻米、板栗和毛笋,因缺乏销路,收入只够糊口。直到村里民宿发展起来,他才“种啥都挣钱”。乌米饭刚做好,就端上了同村黄亚云开的民宿的餐桌。

  地处天目山余脉,开矿山卖石头曾经是湖公式镇的主要产业。在琉璃瓦厂工作的黄亚云用“炮声隆隆、灰尘漫天”形容当年场景。随着宜兴市启动宜南山区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工作,当地矿山宕口、石灰窑、琉璃瓦厂等300多家企业陆续关停淘汰。

  那时30岁出头的黄亚云不甘就此失业,她发挥烧菜特长,租下废弃厂房开起村里第一家农家乐。“生态治理后的绿水青山,一定会吸引游客。”

  游客越来越多,她向村里打报告,先自建了16个房间,再租赁村集体闲置资源,增加18个房间。2014年,农家乐发展成民宿,3年前又升级为度假酒店。

  “村里给了我很多帮助,也聘我做旅游顾问,希望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从动员在自家民宿端盘子看吧台的熊玉霞开始,黄亚云手把手地教乡亲们开民宿、搞采摘。

  洑西村的民宿有一个共同点——吧台旁的醒目位置,都有展示柜帮老乡带货:百合、板栗、笋干、乌米饭,方便游客购买。

  “民宿发展了,农副产品也不愁销路。”易和生逐年扩大承包规模,目前种乌饭树2亩、杨梅林30亩,年收入10万元。

  村党总支书记曹志华介绍,镇上出台乡村旅游扶持政策,每增加一张床位,补贴750元;村里也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并成立旅游合作社和民宿协会,引导民宿差异化发展、种植户特色化经营。

  目前,洑西村的145家民宿及农家乐,像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一颗颗珍珠,用美景美食、农事体验、品质度假串起了农旅融合的产业链。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产值1.5亿元,全村4500多人中有1/3从事民宿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4.5万元。在洑西村带动下,“民宿村”逐步辐射湖公式镇9个村、茶场、社区,助力1万多农民增收。

  “推动产业振兴,我们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宜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万年青介绍,突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地域特点,创新头雁引领、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富民产业集群,做强做优乡村特色产业,让更多农民从中获益。

  夜里10点,站在丁蜀镇西望村主街上向两边望,几乎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直播间的伙伴们,我们村做紫砂壶已有近400年历史。现在展示的贴花工艺,是我母亲的拿手绝活……”走进村民范旅叶家中的工作室,他将镜头对准正装饰茶壶的母亲钱俊亚。只见一根泥条被搓扁、嵌进壶身,一枚竹刀刻出细节,不一会儿,“个”字形竹叶图案就在壶上“贴牢”,赢得粉丝连连点赞。

  “虽说村里人人会做壶,但以前都是小作坊,做一把壶只能卖三五十元;现在工艺提升,做壶能卖到五六百元。如今,我家都盖起小别墅了。”结束直播,钱俊亚拿出两个壶说:左边的旧壶,盖子都对不上;右边的新壶,严丝合缝,壶嘴和壶把都保持水平,兼具实用性与美感。

  技艺突飞猛进,钱俊亚坦言是因为近年来参加了10多次村里紫砂合作社组织的培训班,由西望村党总支书记、高级工艺美术师范泽锋等免费授课。

  “立足乡土资源紫砂泥,将原本低端的家庭作坊培育成从原材料加工到制坯、烧制、销售的产业链条,让村民在产业链上找到岗位。”范泽锋说。近年来,紫砂合作社请来工艺美术师,向村民们传授制壶技艺,每年培训50次,累计培训2万人次;每年举办展览、比赛,提升市场知名度。目前,全村近七成村民从事紫砂壶产业,还吸引不少大学生返乡创业。

  “依托本地优势特色产业,挖掘农业多重功能,开发乡村多种价值,打造产业多种形态,宜兴积极探索开拓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今年前三季度,宜兴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1万元,增幅为6.3%。”万年青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8日 06 版)

(责编:卫嘉、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