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女法官剪影:正义桂冠上“最美的花”

发布时间:2024-11-15 01:07:51 来源: sp20241115

第三届“女法官国际日”主题活动。杭州中院 供图

   中新网 杭州3月11日电(郭其钰)“你是那正义的桂冠上最美的花,断是非,量刑罚,也调和邻里桑麻……看天大地大,守天平一架。”3月11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第三届“女法官国际日”主题活动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创作的《甘棠树下》唱出了中国女法官的别样芳华。

  2021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设立3月10日为“女法官国际日”,旨在促进妇女在各国司法机构中的充分和平等参与,支持妇女在从事司法工作中彰显自身价值。

  当日活动中,浙江三代女法官以自身经历讲述了“柔性司法”的理念和智慧,折射了广大女法官厚植法治信仰和为民情怀,让司法有力量更有温度。

女法官现场讲述。杭州中院 供图

  “作为法官,每天要承办很多案子,可作为老百姓,很多人可能一辈子,就这么一次会跟法院、法官打交道,如果没有尽可能让他们满意,就对不起法官这份职业。”在法院工作近30年来,这是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陈辽敏常说的一句话。

  面对逐年攀升的案件数量,为了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阶段,法院调解室成了陈辽敏的“主战场”。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她把法学、心理学、社会学融入调解工作,总结出“统筹调解、分类调解、滚动调解、循序渐进调解、审执兼顾调解”等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以调解艺术展示“柔性司法”。

  互联网时代,陈辽敏开始探索“互联网+调解”模式,积极推动浙江ODR平台、“一码解纠纷”、微法庭等多元解纷工作,构建人力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司法运行新模式。

  “许多当事人打官司绝非简单地寻求一个法律上的结果,他们更多希望从情感上得到一种抚慰。”作为一名调解法官,陈辽敏对公平正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她心中,将心比心是横跨法律条文与良心世界的桥梁。

第三届“女法官国际日”主题活动现场。杭州中院 供图

  对于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法官黄文娟来说,除了审判席,公平正义还着陆在社会的角角落落。

  2020年春节期间,黄文娟滞留湖北老家50天,在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案卷的“三无”困境下,她克服困难,利用移动微法院结案50余件,无一起案件取消开庭或延期。

  这段经历也让黄文娟对公平正义多了一层理解,“虽然在法庭上碰到的大多是标的不大的案子,但一个个‘小案件’里都是‘大民生’。”

  如今,黄文娟还带领着一支“文娟工作室”团队,探索“立审执”一体化办案模式,努力让当事人的“一件事”在“一个地”得到快速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模式,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是在服务他们,而不是他们求法官办事。”黄文娟说,因此工作室坚持“不让群众等太久、不让案件转多手、不让百姓跑远路、不让纠纷留后患”。

  十多年来,从基层法庭到法院机关,从民事审判到刑事审判,从传统纠纷到数据资源案件,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法官王群英坚守在审判一线。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炼出一双“火眼金睛”——关心每一个案件背后的故事,探析法理背后的情理。

  面对势如水火的母子,她从早到晚连续10个小时苦心调解;面对分居异国的夫妻,她找准时间差协调六部手机开启越洋庭审;面对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急需医疗费的当事人,她从立案到调解再到发放执行款只用了半天时间……

  2015年,司法改革刚刚开始,“85后”王群英作为法院最年轻的法官,组建新型审判团队,率先探索团队集约办案,科学安排“审、助、书”分工协作,力求调解工作前置、送达周期缩短、庭前准备妥当。

  在王群英看来,十余年法院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只是通过点滴积累和实实在在的审判工作,逐渐实现司法为民的人生价值。

  一袭法袍书正义,尺寸巾帼绽芳华。广大女法官撑起了中国法院的“半边天”。(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