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基因检测科学性存疑 专家呼吁加大新技术领域监管力度

发布时间:2024-11-24 10:25:04 来源: sp20241124

  天赋基因检测科学性存疑 贩卖教育焦虑忽悠成分大 专家呼吁

  加大新技术领域监管力度

  本报记者  赵晨熙

  只需取一点口腔黏膜细胞或唾液,便能通过基因检测知晓孩子天赋所在,并以此作为“培养说明书”,对孩子进行“定向培养”……近段时间,一个名为“天赋基因检测”的项目在各地悄然流行。尽管价格不菲,仍不乏一些家长“一掷千金”,只为找到培养孩子的“捷径”。

  相比各大商家打出的高质量宣传语,不少为孩子做了天赋基因检测的家长却表示“忽悠成分较大”。也有专业人士直言,所谓天赋基因检测,扩大了基因与天赋的关联分析,更多是一种打着高科技噱头的概念炒作,目前市面上天赋基因检测产品的预测准确度仍有待验证。

  “从教育角度而言,这种所谓通过基因检测便能测出孩子天赋的检测项目,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存在很大疑问,家长应警惕消费陷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市面上的众多儿童天赋基因检测项目大多利用了家长的教育焦虑,相比通过这种所谓“科学”手段,家长更应通过与学校沟通、多陪伴孩子等方式,真正发现并了解孩子的兴趣,因材施教进行培养。

  基因检测五花八门

  在一份长达14页的报告里,列有大量数据和表格,详细量化了孩子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抗压能力、语言潜能、交际潜能、运动潜能等内容……近期,有媒体报道一位家长花费近2000元为4岁孩子做了天赋基因检测,过程很简单,仅需利用检测机构寄来的采样工具,并按照说明书采集孩子的口腔唾液细胞DNA并寄送给检测机构即可。

  这则新闻不禁让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武博勋联想到了几年前的自己,当时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也为孩子做了天赋基因检测,只不过那项检测是皮纹检测,检测机构通过采集孩子的指纹和掌纹后,分析得出了孩子的性格倾向、天赋特长等报告,检测报告还附有饮食建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等内容。

  谈及报告的准确性,武博勋笑着表示,“只能说因人而异”。他记得当时通过检测得知孩子在语言和思维方面有天赋,为此给孩子报了演讲口才类的兴趣班,但后来发现孩子对篮球更有兴趣,且现在学习发展得很好,但当时的检测报告中并未提及孩子在运动方面有任何天赋。

  在武博勋看来,相比听信这些“科学”检测结果,家长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更为重要。但记者注意到,在实际中,选择用这种“科学”手段来了解孩子天赋的家长不在少数。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天赋基因检测,个性化培养孩子的金钥匙”……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天赋基因检测”关键字,出现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相关检测项目,其中多款产品月销量在百件以上。价格差异主要因检测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有些价格高的检测项目宣称包含语言潜能、交际潜能、运动潜能、逻辑思维、抗压能力、人际社交等各类天赋基因检测。

  “有研究表明,人的成功32%至62%是由基因决定的。目前科学研究出已有的特长基因可检测93个基因共121个位点,可预测孩子在情商、智商、体育、特长等方面的潜能……”在某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商家的产品宣传页面,商家援引了多种数据来证明天赋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还有些商家在天赋基因检测宣传上牢牢抓住家长最为关心的“点”。比如,某家生物科技公司在介绍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的意义时提到,从基因角度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认知潜能,提高孩子智力总体水平和学业成绩。

  但记者发现,这些商家援引的不少数据并未标明具体出处。此外,对于机构的检测人员资质、检测项目资质等证明文件,商家也并未进行明示。

  对于天赋基因检测的结果,有的家长感觉比较准,和自己平日对孩子的观察很相近;有的家长则表示检测报告晦涩难懂,感觉放在哪个孩子身上都适用,妥妥“智商税”。

  尚无科学理论支持

  “基因检测是一项科学检测手段,当前主要应用于疾病诊断方面,比如遗传疾病诊断与筛查、肿瘤诊断等。”北京市东城区某三甲医院医师王蕊表示,就她个人了解,目前并没有什么权威数据和理论可以支持天赋基因检测,毕竟性格和能力会受到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无法量化基因在其中所占比重,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很难证明它们与基因之间的确切关系。因此,这类检测如果作为科学理论研究无可厚非,但将尚无定论的内容作为一种商业项目向家长出售,值得商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治医生李元媛指出,当前对基因的了解还相当浅显,远达不到应用它评估个人能力的水平,而且基因和能力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基因可能和多种能力有关,不同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也可能是相反的。对于基因与能力之间庞杂的关系,科学目前还没有确切定论。

  记者注意到,一些儿童基因检测机构也对天赋基因检测结果持谨慎态度。比如,某基因检测机构就在其基因检测说明中提到,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每个人的先天条件,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一定程度帮助了解孩子独特个性,但基因检测并不是孩子的“宣判书”,每个人都有无限成长可能。

  “科学指引孩子成长”“培养不走弯路”是很多儿童天赋基因检测机构打出的宣传口号。但在储朝晖看来,如果家长完全依照这种科学尚无定论的检测结果来培养孩子,很可能影响对孩子的正常判断,忽视孩子的正常需求,窄化成长路径,反而在培养中走了弯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有的检测机构甚至没有合法资质,由这些机构进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可想而知。此外,为了吸引消费者,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通常会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家长若听之信之,并按照商家的误导建议对孩子进行培养,恰恰可能浪费孩子天赋。

  加大审核监管力度

  “从培养孩子的角度而言,确实需要了解孩子在哪方面具有天赋和潜能,但这些显然不是靠机器能检测出来的。”在储朝晖看来,这类天赋检测之所以有市场,很大原因还是利用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心理。

  储朝晖指出,后天的努力和培养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基因检测也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即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天赋,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知识,家长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兴趣,才能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机会和资源,更好地发展自身潜能。

  “家长发现并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熊丙奇认为,家长不应盲目跟风,而要通过在陪伴过程中观察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个性、兴趣,为其规划适合的道路,这样也有利于摆脱教育焦虑。

  天赋基因检测对很多人来说属于陌生领域,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相关企业在开展此类项目时必须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不能只宣传其积极功效,更应把临床数据、检测机构资质、相关检测人员资质以及检测项目资质等必要信息向消费者真实准确地进行明示。对于一些机构援引的统计数据,必须标明权威出处,否则有虚假宣传、夸大宣传之嫌,涉嫌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电商平台应对此类天赋基因检测加大审核力度,要求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确保检测机构、检测项目的合法性。一旦发现无资质开展相关业务等情况,要及时下架相关产品并联系相关部门,对非法机构予以惩处。”针对当前天赋基因检测并不鲜见的情况,陈音江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新技术领域的监管力度,及时评估和区分哪些是确定性成果,哪些尚处于测试和研究阶段,对类似天赋基因检测这种尚未有明确科学定论的检测项目应严格限制,避免误导消费者。(法治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