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0:17:11 来源: sp20241123
【光明时评】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在介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的创新实践时,多次提到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建设。天开园从两所百年学府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各取“天”“开”一字,与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相呼应。从一年前的默默无闻到现今的备受瞩目,从曾经的闲置楼宇变身创新创业的沃土,天开高教科创园蓬勃发展、效益显现,形成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人才与舞台双向奔赴的良好态势。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何为“勇”、如何“善”?既要有胸怀全局、勇于争先的底气信心,也要有务实创新、善作善成的方法路径。高质量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是天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的时代大势,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同城化日趋明显、科技创新协同日趋紧密的现实需要,大力培育自身创新策源能力、激发自身科技创新资源活力、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之举和攻坚之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天津科教资源丰富,聚集了国家级院所和国内高水平研发机构170多家,普通高等院校56所,在校师生70多万人。如何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以城市文明助推科教兴盛?天开园系统规划全市科教资源,构建了以研发孵化为主的“一核”和以研发转化产业化为主的东西“两翼”,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空间布局。“一核”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及152个各类科研院所。“西翼”聚集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5所市属本科高校和学府工业区。“东翼”位于海河教育园区片区,聚集13所院校和一批创新平台载体。高等学府的琅琅书声与创新创业的热气腾腾,和谐交融、交相辉映,也相互滋养、彼此成就。
天开园建设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对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为天津一体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建设天开园提供了遵循和机遇。天津积极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突出科教融合、突出科创属性、突出创新生态、突出市场导向,深化与首都各类创新资源合作,着力破解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分散、科创服务资源不足、高校科研与城市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大学毕业生留津比例偏低等历史性难题,加快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技创新服务生态圈。自去年5月开园以来,天开园注册科技型创新企业1500多家,引入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机构225家,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精密测量以及脑机工程等领域,有效提升了城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功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高质量建设天开园,把创新创业舞台搭建到大学门口,建立起高校和企业无缝对接的桥梁纽带,有利于引育各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市场需求开展科技开发,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也有助于高校瞄准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优化学校学科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反哺育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南开大学段峰团队的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实验取得成功,天大智图的中医药领域大模型“海河·岐伯”在技术方面实现了全面国产化……一批原创性、重量级科技创新成果在天开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日益彰显,科技人才的“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生成的“最大增量”。
让大学和城市相互滋养。天津天开园一子落下,激荡起创新创业创造的一池春水,必将开创更多的科技创新新生事物,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也将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生动注脚。
(作者:王立文,系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