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6:05:01 来源: sp20241118
救援小组很快找到了嫦娥六号返回器。图片来源:新华社/《自然》网站
6月25日14时7分,中国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球背面的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自然》网站对这一历史性事件予以高度关注。文章报道,有史以来首批来自月球背面的岩石安全降落在地球上,科学家们迫不及待地想对这些月球样品开展研究。
文章称,本月初,来自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200多名科学家在北京开会,讨论他们希望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样本解决哪些科学问题。参与者投票选出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3个问题: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为何如此不同,月球内部的深层结构究竟是何“模样”,以及“南极—艾肯”盆地是何时形成的。
法国图卢兹天体物理与行星学研究所(IRAP)月球地质学家帕特里克·皮内特在北京的控制室实时观看了本次返回任务。他指出,在此次任务期间,相关技术的效率令人惊讶,对这些非常复杂步骤的专业处理也令他印象深刻。
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则表示,中国在月球上执行高度复杂任务的能力非常强。控制航天器并与之通信,在月球轨道上机动、着陆、起飞和交会的技术“对于在不久的将来很好地开展载人月球任务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蔚指出,这些样本可能不同于以前在月球正面采集的岩石,科学家们对它们抱有很高期待。
嫦娥六号任务呈现的国际合作精神也备受好评。嫦娥六号携带了4台国际仪器进入月球轨道或到达月球表面,其中包括欧洲空间局的月球表面负离子分析仪(NILS)、法国的月球氡气探测仪(DORN)、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以及巴基斯坦的立方星。
NILS首次在月球上探测到负离子。NILS项目经理、荷兰科学家尼尔·麦尔维尔认为,研究这些粒子有助于科学家了解月球表面的环境,并帮助设计未来的机器人和载人任务。
DORN首席研究员皮埃尔·伊夫·梅斯林则表示,在仪器于月球表面作业期间,他的团队记录了19小时的高质量数据,他们的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不少国际科学家也希望对嫦娥六号样本开展研究。譬如利用这些样本,可计算出导致月球形成的巨大撞击出现后,月球岩浆海洋的启动和终止时间。
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收官,而中国的探月步伐并未停止。《自然》文章称,中国目前正在规划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这两个任务更复杂,计划分别于2026年和2028年发射。
(责编:杨曦、陈键)